返回

控明 第二百五十章 底定辽西

第二百五十章 底定辽西

皇太极前脚刚走,后脚苏克萨哈就率部投降了。

洪承畴很会做人,并没有第一个率部进城,而是谦让了一番,让满桂首先以“胜利者”的身份进驻城里。

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广宁,整个辽西已尽在明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大几千的金军战兵和相当数量的辅兵全都成了俘虏,但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一点战败被俘者应有的哀伤,反而兴高采烈,好像是过年一样。

对于绝大多数金军士兵而言,背后的那个大金国早已四分五裂,不能守住根本就无人关心,死战到底的结果必然是全军战死。与其在绝望中困守孤城,还不如早早的结束战争。

至少,自己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俘虏,而应该算是降兵。因为这广宁城根本就是明军打下来的,而是金军主动出降,这应该可以算做是“献城”了吧?既然是献出了城池,那就不算俘虏。

“先给点吃的吧,我手下的两千多弟兄都已经饿的站不稳了……”

刚刚进城,各项接收工作还没有完成,苏克萨哈就老实不客气的来找洪承畴要粮草了,而且要的理直气壮,就好像他不是洪承畴的敌人和对手一样。

洪承畴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苏克萨哈一丁点儿的粮食,而是按照张宁的命令,让苏克萨哈手下的那部分金军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到自己的军营中来“领取”口粮。

对于洪承畴的这种不信任的态度,苏克萨哈异常恼火:“你们的张宣慰曾经答应过我,不打散我的队伍……”

让金军士兵到明军军营里去吃饭,而不是直接给粮草,其实这已经算是打散队伍的实质举措了,以前和张宁谈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苏克萨哈拒绝接受。

但他手下的那些个士兵可不管那么多,全都按照洪承畴的命令去做了。

仅仅只是为了一口吃食,几千金军就瞬间瓦解,这是苏克萨哈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儿,但却毫无办法……

几千辫子兵,分散到各个营头,在被饥饿和惊恐折磨了几个月之后,终于吃上了一口饱饭。很多辫子兵甚至等不到分配,就直接挤在一起躺倒在墙根处呼呼大睡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俘虏的处置都比较残酷,至少也会收缴武器铠甲押送到战俘营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并且严加看管。

但是,张宁却并没有那么做。

因为这也是当初答应他们的条件之一。

正是因为张宁答应了他们,允许以一个比较宽松的条件结束战斗,金军才会最终下定决心选择献城投降,而不是死战到底。

当然,胜利者拥有反悔的实力,这个时候的张宁完全可以矢口否认,以自己愿意的方式随意处置金军降兵。

哪怕是比较迂腐而又有些书呆子气的杨绍廷,也认为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俘虏采取一些措施,虽然这么干是在食言自肥,但他却还没有迂腐到要对敌人讲信誉的地步。

持这种观点的绝不仅仅只是杨绍廷一人,卢象升、乌方石、满桂等人全都站在杨绍廷这一边。

但张宁却坚持遵守诺言,不肯违反事先曾经答应的那些个条件。

最终,还是张宁以强硬的态度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为此还和众人闹出了一点点小小的不愉快,奈何朝廷早就有“辽事以张宣慰为主”的旨意,众人虽然心中不快,也只能遵从之……

对此,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欣喜万分。

作为俘虏……虽然顶着一个献城出降的名头,可以自我安慰式的认为自己不是俘虏而是降兵降将,但事实上他们就宣慰军的俘虏。

作为俘虏,还能有这样的待遇,这绝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看看吧,”张宁说道:“离心离德以至于此,你还有什么话说?”

虽已是阶下之囚,皇太极却还在极力的保持着自己的尊严,面无表情的说到:“自古成王败寇,败了就是败了,我无话可说,士可杀不可辱,不用需你来羞辱。”

“我不是羞辱你,而是希望你能认清形势。击败你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张宁说道:“你总是视他人为奴仆,总想着让别人为你自己卖命,却从未想过每一个士兵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也是有思想的……”

“既然你已经胜了,自然道理就在你的手中。”

时至今日,看来皇太极还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战败,或者说他早已经明白了,只是不愿意接受而已。

“好,那咱们就不说这个了。”张宁笑道:“还是说说你自己吧。我这里有两个章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其一,我现在就砍下你的脑袋,把你的人头送往京城。你虽然死了,但辽东的旗人应该不会接受这个事实,而是一定会把你说成是力战而死。这样的话,至少你还能在你的臣民之中保留最后的一点体面和尊严。”

“其二,你写一份降书顺表,然后我再把你送到京城去。这么做的话,虽然你的大金国肯定会分崩离析,但你却能保住性命,说不得朝廷还会封你个安乐公、恭顺侯什么的,虽然不怎么体面,终究能落个衣食周全……”

“我……”

这句话的意思,分明就是把他当做后主刘禅了。

只要他表示投降,出于大局的考虑,大明朝廷应该不会直接把他杀了,而是会封一个不怎么好听的爵位,虽然这是极大的屈辱,终究可以保存性命。但这就意味着他承认了两辽之地是大明版图,接下来的战争就变成了大明朝内部的“平叛”,大金国一定会因此分裂的更加彻底……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真的很想说出“我宁死不做亡国之君”的硬气话,但这样的话语一说出口,不论张宁会不会真的砍下他的脑袋,到了京城之后也一定会被大明朝廷处死。

生或者死,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皇太极沉默了。

“你原本也可以算是当世人杰,只可惜遇到了我……”张宁笑眯眯的看着脸色晦暗的皇太极:“你这样的聪明人,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来人,将他押下去……”

“我的宣慰大人呐,一定要将这虏酋好生看管,”杨绍廷不断的反复强调这个事儿:“要加派人手,千万莫有什么闪失……”

现在的杨绍廷,最担心皇太极死掉,尤其担心他会羞愤自杀。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到大明朝是不是承认,皇太极都是事实上的一国之君,而且此人心高气傲,一定不会接受兵败被囚的结局,说不得就要找机会自行了断。

对于大明朝而言,一个活着的皇太极可比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要有用的多了。

“放心吧,他舍不得自尽!”张宁很有把握的说道:“要是他真有这个心思,早就横刀自刎了,又怎么会等到现在?”

张宁太了解皇太极这种人了,或许他真的野心勃勃,而且颇有手段,对于大局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但这种人却极其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是一个阴谋家,甚至可以算做是战略家,但却绝不是一个英雄,让千万人为他卖命,但却舍不得自己的生命,更不会做出用自己的生命来殉“大金国”的举动。

他要是想“自杀殉国”的话,早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了,根本就活不到现在。

用张宁的话说,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太聪明了,至少他只知道眼下这种形势,到底怎么做才是做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与其等到被押送至京城之后再表态,远不如现在就做出选择,毕竟这是他无法回避的一次抉择。

仅仅只隔了一夜之后,皇太极的态度就来了一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改前番不合作的姿态,而是变得极其恭顺,不仅写好了一份言辞谦恭的顺表,而且一再表示自己已幡然悔悟,对以前所做的种种“对抗天威”之事深为懊悔,愿意从此洗心革面,为大明朝尽忠到底。

又隔了两日之后,皇太极被送上了解往京城的道路……

皇太极的正式“归降”,让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愈发的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尤其是那些个下层的金军士兵,个个欢天喜地。

连皇太极都投降了大明朝,作为大头兵为什么不能投降?

从皇太极递上顺表的那一刻开始,大金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至少从名义上来看就是这个样子。

接下来的战争,只不过是大明朝平定叛乱的内部战争而已。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属性。

不再是两国交战,而是内部平叛。

这可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细节小事儿,而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这个时候的宣慰军,上至军官下至士卒,全都斗志昂应士气爆棚,连洪承畴和满桂都人都一再催促张宁尽快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两辽。

平定一国,彻底解决困扰了大明朝几十年的边患,这是何等的天功,又是何等的荣耀。眼下的形势这么好,正是锐意进取之时,若是下手晚了,功劳就要被关宁军抢去了。

虽然大家都想尽快展开更大攻势,但张宁却一点都不着急,不仅没有任何继续进攻的意思,反而停了下来。

据说这是在朝廷的旨意。

这话明摆着就是在敷衍。

朝廷已经许你“便宜行事”的专权,而且眼下的形势好的出奇,用得着等朝廷的旨意?

战事如火,机会稍纵即逝,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书文往来这样的事情上,简直就是在贻误战机。

奈何张宁执意如此,谁也没有办法,也不知张宁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