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利害权衡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利害权衡

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气温陡然降低了很多,白日里化为烂泥的地面上又开始结冰了。

伤兵的哀嚎声此起彼伏,各个营头的佐领都在唉声叹气。

原以为这会是场狮子搏兔般的轻松战斗,反掌之间就可以把明军和那几个蒙古部落杀个干净,想不到连日苦战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

经此一战,战兵损失惨重,已很难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更有甚者,甚至怀疑还能不能挡住明军的进攻。

这确实值得怀疑,因为折损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伤兵的数量大的吓人,能不能保全自身已经成为了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虽然困难重重,但却还远远达到绝望的地步。

虽然已经无力进攻,但明人的军队损失肯定也不老少,他们未必敢主动来犯。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新的命令下来。

原本应该很轻松的一场仗打的稀烂,身为主帅的乌里沙确实应该重新部署了,最起码应该做出一个可以安定人心的决定:是走还是留?

既然已无力攻破敌军的防线,还不如趁早撤退,免得引发更大灾难,毕竟现在的军心士气已经沉到了谷地,及时撤军确实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也有些人认为,现在就撤军有点为时过早,应该马上向岳托贝勒求援,只要再派三两千战兵过来,一定可以把同样疲惫不堪的敌人杀的屁滚尿流。

主张撤退和主张求援的将领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彼此,只能继续等候主帅的命令。

奇怪的是,一直到了酉时末刻,还是没有任何命令。

在正常情况下,遭逢新败之后,无论是为了安定军心还是从新做出部署,主帅都应该马上有所反应。但是现在已经这么晚了,为何还没有任何消息?

难道说……

乌里沙身负重伤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只是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这种事情不好在军中乱听乱信,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传言未必就是空穴来风……

几个佐领商议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去一看究竟。

来到大帐之前,却被乌里沙的包衣奴给阻住了:“请示军令?都已经这么晚了,还请示哪门子军令?明天再说吧。”

明天再说?这种事情还能明天再说?

这个包衣奴的反应,让这些个参领、佐领们更加怀疑,怀疑乌里沙是不是真的如传言中的那样身负重伤不能理事了。

“你这狗一般的奴才,敢阻军爷?若是误了军中大事,你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滚——”

正在喝骂这狗奴才之际,大帐中忽然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外面吵吵闹闹成个什么样子?进来说话。”

是乌里沙的声音。

众人纷纷入内,象往常那样列在两旁。

乌里沙坐在他坐习惯了的那张狼皮椅子上,单手拄着那柄用了几十年的佩刀,目光如炬虎视众人,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起今日之败:“今日战败,责任在我,是我低估了敌军的抵抗之心,以至酿成大错……”

乌里沙主动把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推卸给手下人,让眼前这些个佐领、参领们无比心悦诚服。

这么大的责任,也只有乌里沙能扛的起来。有了他的这个态度,众人也就放心了一多半。

“我军新败,敌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算是惨胜而已。”

这是实情。

宣慰军的数量本就不多,又历经数日苦战,肯定早已损失惨重,就算是勉强胜了一场,也不过是惨胜罢了。

“副都统大人,我军下一步应当如何……”

还不等这个参领把话说完,乌里沙就摆了摆手:“等我想好了会告诉你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做,你们先下去候命吧。”

“是。”

亲眼看到主帅乌里沙还是以前的那副模样,而不是如传言中的那样早已身受重伤不能理事,这些个将领们也就放心了。既然乌里沙说还有下一步的命令,大家也就不用为此事操心,老老实实的等着军令就好了。

众人散尽,大帐中仅余下乌里沙一人。

强撑了这么许久,又说了那么多的话,他早就坚持不住了,伴随着一阵阵让人揪心的咳嗽,猛然从口鼻之中喷出大量鲜血,将胸前染的一片通红,甚至连坐姿都无法维持,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样软软的从椅子上滑落下来……

包衣奴听到里边的动静,赶紧奔了进来,一把将乌里沙的身子抱起,高声大叫着:“军医……”

“莫喊!”乌里沙死死的握住包衣奴的手腕,虽然已经气息奄奄但眸子里却闪耀着异样的神采:“扶我坐起来……”

“主子明明知道那红毛鬼的药粉性情霸烈,还用了那么许多……”

“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刚刚吐过血的缘故,乌里沙感觉呼吸之间顺畅了许多,胸口也不那么闷了:“若被他们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军心立刻就要散了。”

军心涣散是不战败更大的灾难。

明明知道那药性霸烈的玩意不能多用,但是为了在那些个手下面前表现出一副安然无恙的姿态,还是狠下心去超量服用了。

他的心肺本就是白日里被震伤了,刚刚有超量用那红毛鬼的霸烈药粉,孱弱多病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什么胜不胜败不败的?还是主子的身子骨要紧,咱们回去,不要再留在这鬼地方了……”

离开还是停留?这是一个问题。

直到现在,乌里沙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战败了,就得老老实实的承认。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消灭敌人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被敌人消灭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从表面上看,这支后金军队还残存着部分实力,虽然遭逢新败,但张宁要想把他们一口吞下去,也同样不大可能。只要严防死守同时想北方的岳托求援,只要援兵到达,立刻就可以把局面翻转过来。

看起来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略,但乌里沙却知道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有固守待援的想法都是致命的。

原地固守,等待援兵,只有猪一样的蠢货才会这么想,真当对面的明军是瞎子、聋子和傻子吗?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援兵的到来而坐视不理?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先不说现在的岳托本就兵力不多,短时间内无法抽调几千人马过来,就算他手头上有很宽裕的兵马可供随时调动,也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距离太远了。

向岳托求援,一来一往之间,最少也要半个月甚至更久。在援兵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明军早把这里荡平了。

甚至根本就用不了半个月那么就,只要明天不主动出战,就一定会引起明军的怀疑,一定会从防御状态转为进攻姿态,而且肯定会派出小股力量进行反复试探。

大军虚实是掩饰不住的,几次试探之后就会知道的一清二楚,到时候全力一击之下,按照乌里沙的估计,能够支撑一天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半月之后才能到来的援兵根本就指望不上。

既然固守待援根本不可行,那就只剩下撤退这一条路可走了。

虽说这支军队已甲破刀残,终究好保存着几分战斗力,只要安排得当,再甄选敢死的精兵强将断后,断尾求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如果真心想要撤退的话,乌里沙早就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之所以现在还在犹豫,自然是有别的原因。

临敌之际,最忌讳的就是优柔寡断迟疑不决。有些时候,哪怕是错误的决定也比没有决定要好的多,乌里沙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下不了这个决心而已。

他还在国与家之间权衡。

连夜撤退的话,就算是损失一部分断后的人马,也能带着另外一部分人顺利撤回去,虽然肯定会因为战败而受到责罚,但是以他的身份,应该可以把这份罪责硬扛下来。毕竟他伺候爱新觉罗家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是岳托的岳父之一,责罚应该不至于严重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按照乌里沙的估计,作为方面军最高指挥的岳托贝勒一定会当众申斥,然后削了他这个副都统的职位,仅仅只是保留一些比较体面但却没有实权的虚衔、然后把他赶回老家去养老也就算了。

以乌里沙的年纪,这样的责罚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正好可以回老家颐养天年。但他的家族就彻底完蛋了。

作为家族的主事之人都被赶回老家了,其他的那些个族中子弟怎么办?在这一战当中,一百多个精锐的哈达亲兵全部战死,他没办法交代啊。

每一个亲兵的背后都有一个显赫的家庭,他们之所以让自己的孩子跟着乌里沙出来历练,其实就是为了“镀一镀金”,而不是为了送死。

现如今,因为乌里沙的缘故,一百五十个亲兵连一个都没有剩下,如果不做出点交代的话,那一百多个显赫的家庭必然对乌里沙恨之入骨,或许他们不能把乌里沙本人怎么样,但却可以对他的子侄和族人做出种种不利的事情来……

如果是为了大金国的大局考虑,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即刻连夜撤军。若是考虑到家族和子孙的将来,则一定要再赌一把。

乌里沙知道老天爷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既然如此,为何不尽力给子孙和族人留下点什么呢?

那就再赌一把吧。

“去……把大特鲁和小特鲁他们喊来……”乌里沙说出几个亲信的名字。

当夜,子时中刻前后,等候了大半夜的金军军官们终于等来了乌里沙的军令:夜袭。

这个命令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原以为是固守待援或者是连夜撤退的命令,想不到竟然是这么一个夜袭的命令。

夜袭?

乌里沙大人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