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降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降

第四次突围失败了。

豪格就象是一头落入陷阱的凶兽,虽然伤痕累累,却依旧在大声咆哮。

但也仅仅只是咆哮罢了,却无力发动具有足够威胁的行动。

要说洪承畴这个人,虽然严重缺少惊才绝艳的灵动,却胜在稳妥,尤其是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愈发表现出沉稳有力的姿态。虽然他不善于埋伏、逗引等等灵光乍现式的细微操作,但却认准了一点:围。

洪承畴最善于打包围战了,在广宁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不错,八方张网四面合围的方略执行的滴水不漏。

现在把金军围困在烂泥滩这一片狭小的区域之内,愈发的谨慎稳重,不求有关但求无过,只是死死的围住对手逐渐收缩包围圈,一丁点的风险都不肯冒,更不会出现被诱惑或者是孤注一掷式的决战。

洪承畴的战略只有一个:一点一点收紧绞索,慢慢的把对手窒息。

金军四次突围,都被打了回去,虽然在战场上满桂的宣大军表现的更加抢眼,斩获也更多,但是从战略层面来看,最主要的功劳其实应该属于洪承畴。

奈何洪承畴没有拿到那么多的首级,看起来好像还不如悍勇的满桂。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接连四次突围的失败,极大的消耗了金军的实力,根据洪承畴的粗略估算,现如今的金军能够保留一半的实力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到了这个时候,不仅满桂一力主张决战,甚至连素来稳重的卢象升都在反复催促:决战,尽快决战,彻底消灭烂泥滩的金军,好尽快结束这场战役。

现如今的明军,光是在烂泥潭一带,就有泱泱两万多人马,更有宣慰军和蒙古骑兵在侧,而对手的实力不过四五千上下,而且早已弹尽粮绝多日,完全就是一只落水狗,真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洪承畴却迟迟不愿意决战,而是反复拖延。

奈何满桂比他的官职高,卢象升又是宣慰军的嫡系,他实在扛不住这两人的仿佛催促,只好请示张宁。

张宁是对辽事物的一把手,又有朝廷委任的专断之权,他的意见才是最终决定,具有定鼎乾坤的作用。

南线的张宁很快就给出了答复:赞同洪承畴的意见,继续收紧绞索,而不是寻求决战,原因是时机尚不成熟。

都已经打成这样了,占据这么大的优势,时机还不成熟?是不是一定等到对手打出白旗才算是时机成熟了呢?

虽然张宁的命令让满桂和卢象升大为不解,但这毕竟是命令,就算是有所质疑依旧要坚定的执行下去。

又过了整整六天,到了第七日,转机终于出现了……

被困在烂泥滩的金军早已断粮多日,战马都已经宰杀的差不多了,很多下层的士兵只能在冻的硬邦邦的泥地里挖掘芦根充饥,至于那些个因为伤寒和饥饿而产生的病号,根本无力救治,只能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很多早已因伤、因病而死的士兵根本就无力掩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冻成一坨的尸体越积越多。

和眼下的处境相比,饥寒和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军事打击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真正让人绝望的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只能干巴巴的等死,这种绝望的情绪早已蔓延开来,除了少数嫡系亲卫之外,军纪几乎已经荡然无存。

残存的这几千金军,与其说是一支军队,还不如说是一群挣扎求活的野兽更加贴切一些。

极度的悲观和绝望让投降已经变成了半公开的话题,开始的时候还会大力弹压,随着生存环境的一再恶化和四次突围的接连失败,这再也不是一个犯忌讳的事情,很多士兵都在公开谈论着投降的话题,甚至有些士兵很干脆的直接叛逃了过去……

到了这步田地,虽然最桀骜不驯的豪格还在高喊着“死战到底”的高调,其实他的内心深处也已经知道了,除了投降之外已没有别的出路,除非他想真的战死在这里。

就算豪格真有战死沙场的想法,也已经无力影响他人了。

就凭眼下这样的情形,你一个豪格是不是战死沙场还重要吗?连皇太极都成了大明朝的怀顺侯,就算是你豪格死战到底真的殉了大金国,也早就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了。

北线是彻底没有指望了,南线的岳托至今都过不来,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岳托的处境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盛京方面已经派不出援兵,只能谈判。

在没有军事实力作为保障的前提之下,大家已不再对谈判报有很大的奢望。

和一心一意在谈判桌上为大金国争取利益的代善相比,这些身在前线的士兵反而更加希望谈判尽快达成,无论什么样的条件最好马上答应下来。

只要谈判出了结果,战争也就算是结束了,大金国还能不能延续下去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先保住大家的性命,不要死在和平降临的前夜。

这样的战斗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谈判才是唯一的出路。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投降的士兵,其忠诚度已经对得起大金国了。

连皇太极都投降了,士兵们还在苦战,这份忠诚之心已经足以对得起军人的身份了。

谁也不想再打了,只希望代善能够尽快的做出决断,别让大家白白送了性命。

和豪格比起来,作为盛京三巨头之一的阿敏反而显得镇定从容了很多。

这个时候的阿敏已懒得再去想突围的事儿,而是整日里和他手下的亲卫在一起,既不做大的军事部署,也不下达任何命令,就好像现在的窘迫局面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阿敏的这个态度其实已经相当明显:他不想再打了,而是一心一意的等着谈判的结果出来。

眼下的这个局势已经非常明显,出了接受明朝的条件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可走,而接受条件就意味着投降。

如果阿敏只是一个寻常的小兵或者是中下层的军官,他早就直接叛逃去投靠明军了。但他毕竟是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身份在这里摆着,还需要顾及一下脸面。

对于阿敏而言,投降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毕竟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嫡系子孙,也是大金国统治集团当中最外围的一个员,连皇太极本人都降了,阿敏投降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心理障碍。

大金国,只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现如今已经到了大梦破灭的时候,与其拼死拼活的挣扎,还不如接受现实。

阿敏在等着谈判的结果,因为他早就看出来了,明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之下并没有急于发动最后的总攻,其实也是在等这个结果。

那就等好了。

第七日,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当萨哈林率领几十个大金国的官员深入烂泥滩的时候,阿敏就知道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明军把烂泥滩围成了铁桶一般,几次拼死突围都出不去,萨哈林仅仅带着几个宗室和几十个侍卫就能进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是被明军放进来的。

“降了,大金国已经降了!”萨哈林高声宣布:“我代表大贝勒本人颁令,各营各部放下武器投降,服从国朝安排,有违者即为叛逆!”

投降的消息并没有引发任何抵触,反而引来一片欢呼。

终于投降了,再也不必继续这场毫无意义毫无指望的战争了,终于活到了战争结束。

和万众欢腾的士兵相比,豪格显得极其沮丧,他甚至还想做一个抵抗到底的姿态,揪住萨哈林的衣领厉声质问:“谁让你投降的?我坚不投降,一定会死战到底,一定会……我要为大金国战斗都死……”

“没有什么大金国了,再也没有了!”萨哈林冷冷的看着豪格:“现如今是国朝大明!”

“我大金国尚有万千忠勇之士,尤有一战之力……”

这种色厉内荏的话语也就是说说而已,若豪格真的不想投降而是一心一意的死战到底,萨哈林自然不会阻拦,他尽管去外面拼杀好了。

但豪格根本就没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只不过是做出一个死战到底的姿态而已,装模作样的吼了几嗓子高调之后,不得不做出一副“被逼无奈”的样子率部出降!

从萨哈林出现在烂泥滩的那一刻开始,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大金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则是国朝大明。至于盛京如何安排,那是政客的事情,早已经饥寒交迫半死不活的士兵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些。

在整个盛京方面,豪格是最后一个抵抗者,也算是尽忠到底了。

至于说岳托……早在三日之前,就已经“受命投降”,整个南线的几千战兵加上几千辅兵和奴兵,泱泱一万多人,直接是蛤蟆河岸边集体投降。

代善颁布了投降令,命令各地士兵停止抵抗就地投降,原地等待宣慰军的接收!

现在的张宁,早已以“大明宣慰使”的身份,在代善等前宗室人员的引领之下进入了盛京城。

大金国,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但辽东战事,还远远没有到达彻底结束的地步,因为还有辽阳的多尔衮尚在继续“负隅顽抗”“抗拒天威”……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