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零二章 急盼捷报

第二百零二章 急盼捷报

今年的冬天来的早,这个时节的北京城已经很冷了。

从北边刮过来的风呼呼的吹着,将街道上的尘土、败叶等细碎之物刮的漫天飞舞,素来熙熙攘攘的大道上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几个零星的行人笼着手缩着脖子快步经过,然后就是巡防营的兵举着大枪来回穿梭。

以前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商贩早已不见了踪影,临街的店铺早早的上了板儿谢了生意,京城的人家大多已经关门闭户的躲藏在屋子里,揪心的等待着严峻时刻的过去。

外面的辫子兵闹腾的实在厉害,竟然打到了京城来,德胜门外六七里处就是两军鏖战的战场,甚至可以隐隐约约的听到厮杀呐喊之声。外面的火炮响了大半天,也不晓得打成了什么样子。

京城已戒严好几天了,若是没有要紧的急事,百姓们根本就不会出门,免得自找麻烦。

在外面巡视的已不是往日里的街班衙役,早就换成了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丘八可不讲情面,一个分辨不清楚就会被锁拿捉去……

在京城全面戒严的情况之下,内外交通已被彻底隔绝,外面的人进不来里边的也出不去,但各式各样的消息却在私下里传的沸沸扬扬。

左右的街坊,附近的商户,都在私下里议论着外面的战况。

因为不得外出,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形,只是根据一些传言做出推断。

有人说,满桂打的大败,死了好几千战兵,正在率领残存的少量人马朝着西山那边狼狈逃窜;也有人说满桂的大同兵骁勇善战,几度扛住了辫子兵的猛烈攻击,虽然现在正在逐步退守,那也不过是满桂大人的诱敌深入之计……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则是众说纷纭无从考据了。哪些是谣言,哪些是事实,老百姓们又怎能能分辨的清楚?

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们只能根据各自的猜测和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言做出各种判断,但有一件事却是板上钉钉,绝对毋庸置疑:袁崇焕要倒霉了,而且肯定会倒大霉。

作为蓟辽督师,袁崇焕主要负责山海关外的军务,关内的防务其实主要是由蓟辽总督刘策负责。此次金军长驱直入攻打京畿,虽然袁崇焕肯定难辞其咎,但最主要的责任应该在刘策身上。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在政治层面上,这个黑锅必须由袁崇焕来背。

当初袁崇焕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五年平辽”之事,不仅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而且赐了尚方宝剑,并且许诺不做人事任命方面的掣肘之事,只要能平定辽事,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便宜行事。更有甚者,在朝廷财政严重吃紧的情况下,崇祯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与财政支持,甚至专款专用,这份支持的力度在大明朝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五年时间才过去了一半,不仅没有日渐平定两辽之事,反而让辫子兵杀到了北京城,这要是再不处理袁崇焕,崇祯皇帝就真的无法对天下人交代了。

这一仗,要是打胜了,袁崇焕或许还有个分辨的机会,能争取一个宽大,要是打败了……那就真的什么都不用说了,就算是如来佛祖都保不住他!

自从登基以来,与风平浪静水波不惊之间除去魏忠贤,革平阉党,刷新吏制鼎革局面,宇内为之一清,天下为之振奋,颇有几分中兴的气象。

“圣天子”在位,倾颓多年的朝纲风清云净,怎么看都是煌煌大明太平盛世的样子。想不到的是,金军突然入关,顷刻之间就把刚刚显现出来的一点崭新局面撕了个干干净净,露出了大明王朝外强中干的真实面目。

当初将辽事尽托于袁崇焕之手,原指望能够举天下之力平定多年的辽患,崇祯皇帝满心期待的等着袁崇焕能够兑现“五年平辽”的诺言,不成想五年之期还没有过去一半,辫子兵就开始攻打北京城了。

素来被崇祯皇帝信赖,屡屡在众人面前称之为“能臣干员”的袁崇焕竟然如此不堪,崇祯皇帝的“识人之明”立刻就变成了“用人不明”,等于是在“圣天子”的脸上抹了一层锅底灰,短暂的中兴气象也就戛然而止了。

“袁崇焕误朕!”崇祯皇帝的声音略显尖锐,胸口剧烈起伏,反反复复的大叫着:“袁崇焕误国!”

“朕委以重任,将辽事尽托袁崇焕之手,原本指望他能够尽忠国事扫荡建虏平定两辽,好让亿兆子民安享太平……”崇祯皇帝的身形本就消瘦,最近这几日来更加的瘦了一圈儿,让本就是宽大的龙袍显得空空荡荡,就好像是个衣裳架子勉勉强强的支撑着:“今误国误朕至此……朕……朕……”

当初袁崇焕斩杀岛帅毛文龙的时候,一时舆论哗然,朝中群臣汹汹而论。

袁崇焕给毛文龙定的罪名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条就是“冒兵克饷”“不遵调度”“通奴入犯”。这几条看起来好像是很严重的罪名,但却模棱两可似有“莫须有”之嫌疑……

毛文龙是不是真的犯了这么严重的罪行是一回事,袁崇焕直接就把毛文龙给杀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算毛文龙真的有罪,你袁崇焕既然能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为什么就不能递解回来交由有司审判定罪呢?你一刀把毛文龙的脑袋砍下来,根本就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嘛。

毛文龙一死,东江局面随即崩坏,一时舆论汹汹,惩治袁崇焕的呼声更加高涨。

但崇祯皇帝还是秉承着对袁崇焕的信赖之情,强行把这个事情按了下去,继续维持袁崇焕的地位和影响。

其实在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对于这种事情也是相当反感的,只是为了两辽的大局考虑,才压住了心头怒火等着袁崇焕有进一步的表现。

平辽平辽,费了那么多的粮饷,用了那么多的人手,甚至还专门开设是税捐,结果却把辫子兵平到了北京城下,这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只是眼下战事紧急,若是忽然之间就把袁崇焕拿下,恐怕还会滋生变故,所以崇祯皇帝还得忍。

和袁崇焕一样,崇祯皇帝也在等着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若是能够打胜,而且胜的漂漂亮亮,袁崇焕说的那些个“京师势危,君父事急,敢不从权?”的说法就好有些分辨处,若是这京畿保卫战打败了,就算是说破天了去也不管用了。

“三大营和京营的人马……”

当崇祯皇帝提起这个的时候,旁边的兵部侍郎赶紧提醒:“京营和三大营都调过去了,还有巡城兵马司也上去了……”

“孙承宗……”

“在迁安一线。”

“秦良玉呢?”

“正攻滦州,只是白杆兵远道而来,恐独木难支……”

在这场京城保卫战当中,相应勤王诏令的军马不在少数,各地大明军伍蜂拥而来,纸面上的兵力有将近十七万,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却多在外围游走,真正能打的却屈指可数。

除了孙承宗之外,就属女将军秦良玉的白杆兵了,至于其他的外部援兵,一时三刻也指望不上。

“只要能够剿灭东虏,朕必不吝封赏,鼎录而铭功,封妻荫子……”

辫子兵就在广渠门外,战斗最激烈的北线,已经打到德胜门外五里处了,在这皇宫之内就听听到隆隆的火炮之声。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竟然还是大谈“剿灭东虏”,实在显得有些可笑,足见这位“圣天子”的内心是真的慌了。

到已经到了这步田地,还想着剿灭金军干掉皇太极,这怎么可能?

还不如先想想怎么保住北京城更现实一些吧。

“满桂兵败,退守德胜门外……”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的嘴角剧烈抽动了几下,却什么都没有说。

朝堂之上衮衮诸臣全都脸色晦暗,默默的低下了头去。

满桂是很能打的,所率的大同军素来为朝廷倚重,在这次的京城保卫战中表现勇武,敢打敢拼,连他都敌不住金军的持续狂攻,难道说这京城真的要遭灭顶之灾?

一时间谁也不敢说话,偌大的殿堂之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报——报——捷报——”

捷报二字,仿佛滴落进油锅中的一滴水,顿时就让沉闷压抑到了极致的气氛变得空前活跃,每一个人都好像刚刚即将淹死的人那样狠狠的出了一口长气。

送来捷报的不是兵部的人,而是司务司的直递。

司务司那边显然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朝廷上下太需要这份捷报了,所以特意使用了直递渠道,直接将捷报送到殿中。

或许是因为太过于激动的缘故,崇祯皇帝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似乎想要直接走下丹台去接那份报捷的书文。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做实在有**份,马上就又坐了回去,强自压制着心头的狂喜,做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

捷报呈上,匆匆扫了几眼,年轻的崇祯皇帝顿时面露喜色,重重的一拍龙椅的扶手,如释重负一般的缓缓吐出胸中闷气,稍微沉了一下心神,才故作淡然的说道:“朕早就说过,我大明将士还是可堪一用的,这不是捷报就已经来了么?宣慰军于德胜外门新屯一战当中,格毙三千敌众,击溃虏首岳托部,现正与满桂汇合,不日可解北线之警!”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