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一百六十二章 你才是主角

第一百六十二章 你才是主角

负责运送辎重的大队终于赶到。

“我的宣慰大人,粮草辎重全都在这里了,若是少了分毫……”乌方石横掌为刀在自己的颈子里虚虚一划,做出一个斩头的架势:“不消你动手,我自己就把脑袋砍下来了。”

后勤给养的及时送达,让张宁忍不住的送了一口气,相对于战场上的胜负,他更加关心后勤。

对于以火器为主要战斗力的军队而言,后勤补给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随着乌方石的到来,大明援军已经有了些规模。

浩浩荡荡的车马大队,还有将近两千的辅兵、民夫队伍,看起来很象那么回事,至少已经有了些人数上的优势。

“要和辫子兵开战了?”乌方石说:“早就听说辫子兵战力强悍,接下来只怕要有一场苦战,宣慰大人要有所准备……”

从万历年间开始算计,明军和辫子兵交战无数次,却鲜有占到便宜的时候。若是依托坚固城池固守,还能打的有来有往,但是在野战当中,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尤其是在眼前这种状况之下,张宁手头上可供调用的战兵只有一千来人,实在不敢有任何太过于乐观的想法。

但张宁的态度却有些不以为然。

在这个时代,八旗辫子兵的战斗力确实可以算是最顶尖的,可以在野战中年轻易击败数倍的明军。但自己掌握的是以火器为主的新式军队,运用的是全新的战斗模式,单纯从战斗本身来看,和八旗辫子兵存在代差,只要指挥层面上不出现大的纰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在张宁的心目当中,明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兵,完全就是因为自身太烂了,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战斗意志,都已烂到了根子里。而八旗辫子兵也不是天下无敌的强军,只不过是同行衬托的好而已。

“若有一万强兵,足以横扫天下”这是张宁对李鸿基说过的原话,也是他对这个时代武装力量的深刻了解。

若真的能够掌握一万精锐的火器兵,绝对可以平推横扫摧枯拉朽,成就一番霸业。现如今的局面不是横扫天下,遇到的也不过是一千多辫子兵,数量相差并不悬殊,手头上的这一千来人的队伍应该够用了。

其他人则没有这么乐观。

虽然已获首胜,但纳颜部的残兵败将们对八旗辫子兵非常非常的忌惮,根本就不敢正面对敌,而是不断的派出小股骑兵进行反复侦测。

敌我双方相距本就不远又没有高山大河相阻,彼此的活动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反反复复的侦测之下,早已把敌方的底细摸了个清清楚楚,耍阴谋玩手段的可能微乎其微。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纳颜部依旧不敢主动出击,仅仅只是翻来覆去的用机动灵活的小股骑兵反复骚扰,或者是截杀对方的侦骑。

敌对的西伦部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一场侦察兵之间的战争!

纳颜部已经被辫子兵吓破了胆,西伦部同样对张宁的宣慰军十分忌惮。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诡异的局面:作为主要敌对力量的纳颜部和西伦部,都不敢主动攻击,都把己方的援兵当做了主力。

一直到了第五日,局面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西伦部终于纠集起人马,做出一副大军前压的姿态。

战斗还没有正式开始,纳颜部的阿尔斯楞等人就已数次求援:若大明官军不能及时来援的话,他们将在天黑之前主动退下来。

对此,张宁非常无奈,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率军出击。

当张宁率领宣慰军赶到的时候,所谓的战斗仅仅只是两支蒙古军在对持。

西伦部和纳颜部彼此相隔四五里的距离,双方都不进攻也不后退,就那么大眼瞪小眼的干看着。

“为什么不进攻?”

对于这个问题,阿尔斯楞等人的回答把张宁都气笑了:“八旗辫子兵就在左近,若是我们贸然进攻的话,八旗兵趁势掩杀,岂不是在送死?”

“你明明知道强敌在侧,还不主动进攻,这和等死有什么分别?”

“西伦人不也照样不敢进攻我们么?”即便是阿尔斯楞这样的“枭雄”,也知道这是在强词夺理的找借口,最终不得不无奈的承认:“我的宣慰大人啊,我们是真的打不过八旗辫子兵,西伦部也打不过你们。与其突然送死,还不如等宣慰大人先打退了辫子兵,我们才好乘胜出击……”

阿尔斯楞的意思就是:在你张宁打败八旗兵之前,我们根本就不敢和敌人对阵。你们和辫子兵才是这场战场是主角,我们和西伦部不过是跑龙套的小角色,最多也就是摇旗呐喊敲敲边鼓什么的。

这话说的确实很无耻,也很丢人,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好吧,辫子兵由我来应付,你们只需想办法缠住西伦人马就可以了,能做到吗?”

听了这话,纳颜部诸将顿时豪气陡生,刚才的怯懦之情顿时烟消云散,一个个全都变得英勇无畏起来,马上下达了作战命令。

拖延了好几天的战斗终于打响。

这是一场典型的蒙古式大战,双方都遵循着传承了千百年的战斗方式,先是两轮驰射,然后骑兵对冲步兵压上,翻翻滚滚杀的难分难解。

“看这个样子,得需要我们出手帮忙了。”张宁下令:“把火炮提到队肩位置上,轰击敌军的侧前队首。”

“轰”

“轰轰”

火炮轰鸣声中,一团团火焰从炮口喷出,前方的交战区域顿时腾起一道道烟柱。

因为距离的缘故,这次轰击并没有直接砸在敌阵当中,落点分布在西伦部的队首之前,根本就不可能造成真正的杀伤,但却可以很及时的遏制住对方前冲的势头。

这样的炮火支援并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效果,但却直接引发了非常强烈的后果。

就好像早就料到张宁会开炮一样,西伦人马毫不犹豫的调头就撤。

正在对阵的敌人撤退了,纳颜部的人马本应该趁势掩杀,但他们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停留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敌人从容撤退。

有了上一次的战斗经验之后,西伦人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火炮的威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张宁一旦开炮,那边立刻退到安全距离之外。

因为对后面的八旗辫子兵有着非常深的忌惮之心,纳颜部同样不敢追击,免得太过于深入之时辫子兵突然冲过来吃个大亏。

相互敌对的两支蒙古军就好像已经有了默契一样,就好像是在排练似的。

打成这个样子,让张宁非常无奈,只能命令全军前压,准备一举击溃敌军。

这边的宣慰军往前一推,那边的西伦人马退的更快,直接就把作为主要战斗力的八旗辫子兵暴露在前面了。

“放了几炮就吓的撒腿就跑,昔日天下无敌纵横四方的蒙古人已经沦落都了这个样子……”阿非首领不住的摇着头:“简直就是一群胆小的兔子,听到猎狗汪汪的叫几声就慌不择路了。”

“督战队……”

“不用督战队了,咱们直接上吧。”阿非首领紧了紧腰里的皮带,倒提着重头砍刀说:“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

辫子兵直接穿过败退下来的西伦人马,朝着张宁这边走了过来。

确实是走,而不是冲。

辫子兵行进的速度一点都不快,就好像是在闲庭信步一般,仅仅只是保持着一个相对松散的队型,就那么非常直接的“走”了过来。

张宁第一次亲眼见到辫子兵的模样。

约莫千把人的样子,阵型分为内外两层,弯弯曲曲的看起来不太严整。辫子兵大多穿着黑乎乎的铁甲,戴着样式滑稽的圆顶铁盔,身背大弓手持长刀,就好像不是一支成建制的军队,而是一群准备进山打猎的武装猎人。

每一个辫子兵的身后,都跟着一个披皮甲的包衣奴,这些包衣奴才没有戴头盔,露出光秃秃的头皮和细小滑稽的发辫。每个包衣奴都背着一个收获人头用的大筐子,替他们的主子拿着箭支、绳索和备用武器等物

这就是历史上横扫天下的八旗悍兵?

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

在张宁的心目当中,十几年后开创了“我大清”的八旗兵就应该是军容整齐杀气腾腾的强军,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一副模样。

虽说辫子兵的“卖相”确实不怎么样,而且队形松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漫不经心,已和仓皇后退的西伦人马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一支强悍的军队,而是一群随时都可以宰杀的老绵羊。

“火铳兵结双层阵,前进。”

“火炮准备。”

张宁的命令化为一声声或场或短的铜哨,宣慰军马上摆开战斗队形。

火铳兵踩着铜哨的节奏,缓慢而又沉稳的前进着。

对面的辫子兵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同样保持着原本的速度慢慢的“走”了过来。

两支队伍就这么保持着各自的节奏用一个看起来非常缓慢的速度不停的相互接近,虽然没有了刚才骑兵冲杀之时的迅捷快速,也没有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却自有一种风雨欲来的凝重,沉闷、压抑的几乎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