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亮剑:都叫我运输大队长 第230章 天竺激战

天竺反抗军士兵随地大小便,气温又这么高,气味可想而知。

小风刮过,不时有莫名恶心的气味飘到炎夏远征军战士那里。

艹,他们是想用这种方法恶心死我们吗?

这种生化攻击也确实挺管用的,战士们又往后撤退了五百米。

一直快到太阳下山,加尔各答才睡醒。

听到秘书的报告,加尔各答哈哈一笑。

“这有什么为难的,开火干死他们。”

“可是这样国际上的影响恐怕不太好。”

“我连‘攘外必先安内’都说了,以后史书必将这句话与‘以中华之物力,交友邦之欢心’这句话相提并论。

如果我不做些什么,恐怕会被后世骂得更惨。

对比之下,国际影响算什么?

只要我们拳头够硬,那些列强就不敢多说什么。

告诉各位将领,除了炎夏和平区,咱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

自从窑洞一谈,来到加尔各答城,加尔各答仿佛一切都看开了,做事不再有什么顾虑,又恢复了年轻时的冲动。

“吃了我的都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都给我还回来。”

刚唱了两句,加尔各答想起来一件事叫住了秘书。

“给司令发电,问他什么时候给寄点土特产过来。好久没他的消息,还怪想他的。”

秘书领命而去。

前线战士接到命令,把步兵炮推上来。

这个射程比步枪远,战士们惧怕他们的生化攻击,不乐意离他们太近,直接用炮决。

乒~轰。

乒~轰。.?

清脆的小炮声响起。

炸得天竺反抗军屎尿横飞。

天竺反抗军哪里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顿时屁滚尿流、哭爹喊娘的向后跑去。

那是真·屁滚尿流。

战士们也不去追,他们待过的地儿,实在是下不去脚啊。

炮火延伸,轰了他们一会儿,此战就此结束,浪费了炎夏远征军不少炮弹。

战士们笑嘻嘻推着步兵炮,走到阴凉处,议论纷纷。

“用炮打人,就是爽。”

“要是以前咱们也有这么多炮,是不是把小鬼子侵略者赶出去了?”

“我有点想家了,以前没觉得怎么样,可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一想到离家这么远,就有点想回村去看看。”

“我看你是想婆娘了吧,哈哈,要不要在这儿给你找一个?”

“不要,她们太黑,不好看。”

缅甸仆从军损失过大,深感独木难支,向安南仆从军求援。

经过谈判,两支仆从军合并为一支,统称为安南仆从军。

安南仆从军又得到了一批枪械弹药,什么汉阳造、老套筒应有尽有。

得到了火力补充,他们更是信心满满,热情高涨的再一次投入了清洗恒河的大业之中。

炎夏远征军的兵工厂已经建立起来,他们开始淘汰老旧枪械,向着全军整备为统一的制式装备努力。

淘汰下来的枪械,一部分回收再利用,一部分废物再利用,反正不能扔了,浪费物资。

安南仆从军自信心极度膨胀,竟然靠着“铁血”般的意志力,不计伤亡的攻下了安拉阿巴德城。

这个城是个大城,也是恒河边上的一个重要城市。

再往西,经过阿格拉城,就是新德里了。

此场大胜让安南仆从军军心再次大振。

他们进入城中,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

所有安南仆从军士兵都第一次大发利市,城里比那些之前抢的农村富裕多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抢来的东西就是香。

天竺反抗军不甘示弱,再次大规模招兵买马。

我们打不过老英,打不过炎夏远征军,还打不过你们安南仆从军吗?

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又招募了二十万士兵,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五万,并且还在不断的募兵。

他们从各地出发,向着阿格拉城集结,准备与安南仆从军来一场大的。

而安南仆从军继续在安拉阿巴德城中作威作福,体会着从来没有过的人上人的感觉。

东印度公司第一次发现天竺的战争潜力这么大,决定扶持他们一把。

从澳大利亚的老英驻军手中购买了一批枪械,送给了天竺反抗军。

如果经过几仗,能够锤炼出一支能打仗的天竺军,就能帮得到老英本土。

如果依然是烂泥扶不上墙,亏本就亏了吧,就当是压榨他们多年的一点点补偿。

自从小鬼子炎夏派遣军主力进入东南亚,炎夏远征军进入加尔各答城,老英在东南亚的为数不多的兵力就全撤到了澳大利亚。

两只老虎打架,我们这些小虾米还是远远躲开吧,免得殃及池鱼。

加尔各答得到消息。

你能给枪械,我们为啥不能?不服就亲自下场操练操练。

于是,安南仆从军又得到了一批枪械弹药。

安南仆从军感激涕零,表示不想再继续叫做小鬼子安南仆从军了,想认祖归宗,叫做炎夏仆从军。

遭到了加尔各答的断然拒绝。

我现在大腿粗得很,不是随便一个阿狗阿猫就可以来抱的。

纵观一众小国打来打去,还打得挺激烈的那种,背后都站着一帮子巨头,在借他们之手进行博弈。

安南仆从军在安拉阿巴德城发了大财的消息传回缅甸和安南。

两地的民众都坐不住了,种地怎么可能发大财?

还是靠抢来得快一些,怪不得小鬼子来抢我们呢。

走起,我们也去抢天竺去。

两地民众自发源源不断的拖家带口去往安拉阿巴德城。

安南仆从军的人数也在不断膨胀。

十来天之后,安南仆从军和天竺反抗军终于交上了火。

后者的优势是人数众多,兵力占优。

前者的优势是有一万多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

两者总体上差不多,都是刚放下锄头、没经过训练的农民军,连散兵游勇都算不上。

不过,其惨烈程度比起欧洲战场来,更加的血腥。

双方在安拉阿巴德城展开激战。

差不多就是站撸对射的那种战斗。

欧洲战场打一万发子弹都不一定能打中一个人,而在这里,虽然都是新手,但平均命中率比欧洲战场高多了。

再加上基本没有药品,受了伤就有可能丧命,因而,双方伤亡都甚是巨大。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