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听天由命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听天由命

辽东的春天来的特别晚,一直到了三月份才有了明显的暖意,不过早晚之间还是有点冷。

初春的辽阳乍暖还寒,时不时就有一场倒春寒,让月娘有些不适应。

对于这个久居陕北的女子而言,这辽东就是一个真正的苦寒之地,相比而言,贫瘠的陕北简直就是天堂了。

月娘不知道真正在天堂是什么样子,在她的心目当中,眼前的一切就算不是天堂也和天堂性差不远——除了那反复无常的天气之外。

现在的张宁,掌控着半个北疆,从河套到辽东,都是他的地盘儿,虽然仅仅只顶着一个宣慰的头衔,也和事实上的藩镇无异,就算缺少一个名义,其实已是事实上的一方诸侯了。

尤其是在辽东,完全就是“太上皇”一般的地位。

作为钦封的诰妇,又是东宁公的结发之妻,月娘刚一到来,就享受到了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待遇:直接住进了王宫。

早年间的辽阳,曾是大金国的故都,努尔哈赤时代曾经大肆营建,虽然宫殿群的规模和精致程度都不能和沈阳(随着大金国的覆灭,张宁已把盛京改为沈阳)相比,却也相当不俗了。

这座“王宫”位于城东,准确的说是在辽阳以东的一座新城。

辽阳本就是一个“双城体系”,分为新旧两个部分,旧城在西新城在东。当初努尔哈赤营建新城的时候,更多出于军事考虑。两个城市分开建设却又相距极近,彼此互为支撑相互支援相互策应,与其说是一座城市还不如说是个连贯的军事要塞。

这也正是当初多尔衮能够扛住关宁军反复攻打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如今,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赫图阿拉以东虽然还有零星的残余金军在负隅顽抗,却也不过是疥癣之疾,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剿灭。

住在新城王宫中月娘,开始的时候颇有些好奇,但没过多久那股子新鲜劲也就过去了,反而觉得十分的不习惯。

每日里都有数不清的苏拉、仆役相随,一顿饭就有几十道菜,更有许许多多根本就叫不名字的贵妇整日里邀她宴饮……

所谓的贵妇,其实就是前大金国的宗室女子,其中就包括多尔衮的三个福晋。

这些女人当然知道亡国之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早已大不如前,能够保住现有的待遇已是非常不错了,为了避免更多规模的清算,总是想方设法的接近月娘,没完没了的宴请、巴结,光是送来的各色首饰就有几大箱,所求者无非就是希望月娘能在宣慰大人面前美言几句罢了……

最有意思的,听说宣慰夫人都了辽阳之后,沈阳的代善马上就送来了自己的两个女儿,美其名曰是服侍宣慰夫人,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近张宁。

按照大金国的传统,送过来的女人大多会成为主人的侍姬,这般用心已经十分明显。

偏偏月娘根本就不懂这些个官场上的事情,又是一副天性善良的好心肠,竟然对那两个前大金国的“格格”十分友好。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姑娘这么远的过来了,说什么也不能让人家吃苦遭罪”,总要真心相待。

对此,张宁只是微笑不语。

所谓的“女儿”,不过是一种说法,天知道是不是代善的亲闺女呢……

辽东初定,有太多繁杂琐碎的事物需要处理,虽然月娘就在身边,而且宣慰军的驻地就在新城,但夫妻二人依旧是聚少离多。

好不容易见上一面,月娘就忍不住的老调重弹,再次说起早就说过无数遍的话题:“我想回家!”

世代贫寒的月娘根本就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贵妇”,更不喜欢呼奴喝婢的日子,最要命的是,宣慰大人的公子,刚刚学会走路的张深圳也和月娘一样,明显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

也不知道是因为反复无常的气候,还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小家伙才来没有几天就大病一场,可把那些个服侍的奴婢们吓了个半死。

宣慰大人就这么一个儿子,这是张家的独苗,明明还算健壮,可是没过几天就上吐下泻折腾起来,短短几天的时间,眼瞅着胖嘟嘟的孩儿面就瘦了下去。

为了给小家伙治病,宫里的“御医”用尽浑身解数,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物不晓得用了多少,不仅没有见效反而愈发的雪上加霜。

到了最后,还是月娘用最简单的方式治好了小家伙的病:取老姜一块烧成干炭,温顺送服下去,立刻药到病除。

“那百年的老山参是何等金贵的好药?咱家的娃儿怎经受得起那么大的药力?”

“这东西不是我们娘儿俩能待的,还是尽快回老家的好。若是留的久了,说不准还会有什么事端发生……”月娘说道:“还有你找的那两个奶娘,我也不喜。不是说信不过人家,只是这娃儿是从我的肠子里爬出来的,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吃别人的奶算怎么回事?”

月娘总是习惯于用她那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虽然这并不对,但也不算是错了。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在月娘的强烈坚持之下,张宁终于同意了月娘的意见,等天气再好一点就送母子二人回到老家去。

“你听说了没有?鸿基已成了反贼,还是个有名有号的反贼头子。”说起李鸿基,月娘就忍不住的替他揪心:“我听说,鸿基带着人攻破城市斩杀官吏,还和官军激战连场,杀的尸山血海,死了很多很多的人。这还了得?这是造反呐!”

对于月娘而言,昔日的李鸿基现在的李自成,他的所作所为简直就不敢去想。

造反呀,君臣大义的思想已传承了千年,造反就是天底下第一重罪,就算是日子再怎么艰苦,也不能造朝廷的反呀。

那李鸿基素来胆大包天,小时候就经常调皮捣蛋,闯出不少祸事。到了后来甚至身负命案外出潜逃。按照月娘的思维,逃出去的李鸿基就应该隐姓埋名老老实实的耕田种地过安稳日子。不成想,李鸿基竟然造反了,而且已经成了反贼当中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这煌煌大明,三万里河山带甲百万,造反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了?

所以,善良的月娘总是为李鸿基担心,甚至连做梦都能梦到他被官府捉去砍下脑袋的可怕景象。

当初,李鸿基杀了人,是张宁放他离去的,还给了他一些银子。若是他被官军捉了去,严刑拷打之下,会不会连累张宁都说不好呢?、

连累我?

张宁依旧是笑而不语。

现在的张宁根本就不怕什么连累,但却不得不承认一点:月娘的忧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善良淳朴的月娘听说李鸿基成了造反头子之后,就总是睡不着觉,若是她知道了昔日的李鸿基现在的李自成以后会推翻大明朝的江山,会逼死崇祯皇帝,肯定会吓个半死。

但是,李鸿基已不可能再成为原本历史是那个闯王了,也不大可能做出改朝换代推翻大明的惊天之事,因为环境不一样了。

自从去年平定了两辽之后,朝廷已经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在兵力调动上更加从容,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平定西北的“乱民”了。

随着朝廷的削税制度逐步推行,山陕一带的民生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只要是还能活的下去,谁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

如果没有更多人的造反,风起云涌流窜各地的造反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被官军剿灭不过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流传在甘、宁、凉一带的李鸿基,在经历了几场惨败之后,被迫逃窜到了陕东、晋西一带,争在落入官军的包围圈内……

虽然张宁从来都不会象月娘那样,把造反看做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儿,但现在的局势明显已经对李鸿基非常不利了,最要紧的他已经失去了造反的大环境,这才是真正的致命之处。

李鸿基确实有本事,要不然的话,即便是有大环境的加持,他也不会在众多的造反人士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顺皇帝。但他的本事用错了地方!

对于李鸿基这个人,张宁非常矛盾: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李鸿基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后世的很多剧烈变革都和他有直接关系。但从私人角度去想,张宁还是希望他能有一好下场。

毕竟有了张宁这个小蝴蝶之后,掀起的风暴已经对大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大明朝已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明朝了,李鸿基的人生也不会是原本的那个样子。

“如果鸿基继续造反,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张宁说道:“我想想办法,若是能够让他改弦易辙,那自然是最好。若是实在不行……”

“鸿基素来敬你重你,一定会听你的话,你写封信,想办法送过去给他。他看了你的书信,一定会幡然醒悟就再也不造反了。”

这种话语,也就只有天性善良心思淳朴的月娘才能说出来。

不论李鸿基如何敬重张宁,那终究只是私人交情。现在的李鸿基虽然还不是什么闯王,却是大名鼎鼎的造反军方面领袖,仅凭私人交情他就会放弃造反“改邪归正”,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可以想想办法,但是……”张宁微微的摇着头:“能不能有效果,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