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四十六章 同始同终

第二百四十六章 同始同终

宣慰军对于出逃金军的态度已经在炮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举必然会导致更多士兵的叛逃,但金军却没有太多的办法。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扎紧篱笆”,用精锐战兵取代部分奴兵的职能,用信得过的部队来监视杂牌军和奴兵,虽然这么做会进一步降低战斗力,但却没有办法的办法。

一再强调士兵的忠诚,同时把早已军心不稳的杂牌军和奴兵监视起来,防止类似的状况再次出现。

不论多么严密的戒备,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但执行的人都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想法之后,这一系列“防备措施”就会沦为空谈。

仅仅只过了一日之后,又有一百多人出逃。

这一次,出逃的不是奴兵,而是真正的战兵,而且是负责监督奴兵的精锐战兵。

整整两个小旗的战兵,士兵连同小旗长、伍长总共一百二十人,成建制的出逃了。

这次出逃,对金军的士气打击简直就是毁灭性的,逼的皇太极不得不执行更加严酷的刑罚:连坐。

若有一人出逃,齐斩全伍,一伍投敌,齐斩整个小旗。发现出逃迹象而隐匿不报者,以同罪论处!同时还让士兵们互相监督相互举报,一旦查实就重赏重罚。

一时间,金军之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每一个人都拼命的睁大了眼睛,死死的监视着那些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在唯恐自己被连累的同时,也无比的希望对方可以出逃,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有才机会获得无比丰厚的奖赏……

这么干的害处显而易见,会让军中的气氛空前紧张互不信任,但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虽然广宁已是内忧外患的绝死之城,但明军攻城的节奏却没有丝毫改变,依旧是按部就班的袭扰战。

每日都会派遣小股部队,进行半真半假的攻城战。明明知道这是对手的疲兵之计,却不得不疲于应付。因为现在的金军防守能力极其薄弱,而且军心士气都无比低落,万一明军玩一手“弄假成真”的好戏,抓住空当真的攻打进来,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现在的金军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睁眼瞎”,困守孤城和外界完全隔离,获得外部消息的唯一渠道就是宣慰军的“传单”。

和往常一样,在伴随着短促攻城战的同时,宣慰军依旧会把五花八门的传单“砸”进来。

传单上说,现在的盛京已经成为战场,当然不是明军和金军作战,而是金军和金军打的不可开交。

先是豪格一袭人马和岳托打了个热火朝天,然后阿敏又加入进去把豪格打了个落花流水。没过几天,原本打的很热闹的豪格和阿敏又突然联起手来,共同迎击多尔衮……

同样是根据传单上的消息,在经历了四天的大战之后,多尔衮仓皇南退,率军驻守故都辽阳,以监国的身份自居。

如此一来,两辽的局面就显得非常热闹了:广宁城内,困住了一个大汗。盛京那边,豪格一系人马和代善、阿敏等人组织起了一个“临时政府”,恢复了旧时的“贝勒议政”制度。而辽阳的多尔衮则自称“监国”……

两辽之地,出现了三个朝廷。除了困在辽西的大汗皇太极之外,辽东还有一个监国的多尔衮和一个恢复了八旗议政的豪格。

刚刚建国十几年个年头的大金国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分崩离析了,成为大大小小三个部分,其中的两个部分还互不承认,甚至还在相互攻打。

没过多久,宣慰军的传单就更新了消息:盛京的那几位议政贝勒已经开始和林丹汗媾和了,而祖大寿的关宁军则趁势横扫辽东湾一带,兵锋直指海州……

因为广宁一直处于被围困的状态,内外交通全部隔绝,根本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局面根本无从得知,只能对传单上的内容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一派胡言!”皇太极把刚刚收缴上来的传单撕的纷纷碎碎,还好像泄愤一般那扯烂了是碎纸片子丢在脚下狠狠踩踏:“全都蛊惑人心的文字,不过是为了动摇我军之心,万万不可信!”

这些个消息全都是通过宣慰军的传单得来的,其用心不言自明,当然不能轻信。皇太极极力否认所有这些消息,并且逐条反驳,一再试图让他手下的士兵们相信那只不过是宣慰军在胡说八道而已。

其实,在皇太极的内心深处,已经非常倾向于相信了。

虽然没有任何来自外部的可靠消息,但皇太极素来精明,根据他自己的推断,局面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传单上的那些文字和消息,很有可能就是事实,只是他不愿意相信,或者说是不敢相信而已。

煌煌大金国,俄顷之间就土崩瓦解,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局面,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这比死亡更加不可接受。

皇太极总是极力把大金国捏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国家,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想不到努力的结果却和初衷完全相反……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但广宁城中的状况却一日不如一日,一天比一天凄惨。

酷寒的天气和严重匮乏的物资,还有每天都会出现的伤亡,不仅仅只是对军心士气造成更加沉重的打击,事实上的状况也在飞速恶化。

首先,粮食的匮乏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饥饿导致了越来越的混乱,为了争抢一点少的可怜的粮食,金军士兵之间已经出现了恶行的抢掠和殴斗,并且愈演愈烈。很多军官甚至完全默许了士兵的行为,任凭他们宰杀宝贵的战马却不加任何约束……

尤其是可怕的是,在持续不断的战斗中,金军的战斗力出现了雪崩式的衰退,越来越多的伤兵因为缺医少药,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地位低下的奴兵,早已饿的摇摇晃晃,一个一个形容枯槁面黄肌瘦,要不是那双通红的眼珠子还在转动,基本上已和冢中的死尸没有多少分别了。

据说……仅仅只是据说,在奴兵当中,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状况,但却查无实据,或许这仅仅只是一可怕的谣言而已。

其实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部分高级将官,都深信这不是谣言而是事实,只是大家都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去查明这个事情而已。

“主子,昨天晚上又死了二十多个。”苏克萨哈面色晦暗,有气无力的对皇太极说道:“现如今,在册的士兵已不足万数了!”

在持续不断的战斗中,积累的伤亡数字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那次徒劳无功的突围战之后,非战斗减员的数量逐步攀升,已超过了战斗减员数字。

现如今,真正给金军造成重大威胁的已不是战斗本身,而是伤重不治、饥寒交迫和已逐渐蔓延开来的疫病。

尤其是大规模的疫病,已经到了非常恐怖的程度。

疫病的发源最先开始于奴兵当中,因为极度的饥饿造成的营养不良,让很多奴兵和辅兵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堪,生病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疫病的流行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大规模的疫病又进一步的导致了战斗力的下滑和更多减员,局面也就增加的危险,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现在的口粮供应已经削减到了三两,当然这仅仅只是纸面上的数字,至于下面具体的执行情况,皇太极已经不敢去问了。

每天都会有人冻饿而死,每天都会有冻的硬邦邦的尸体被运送到城西北的化人场焚化。为了避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染,有些还没有死透的士兵也会按照死亡处理,直接一刀杀死免得活受罪还要传染他人……

“现如今这个局面……”苏克萨哈的语气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停顿,过了好半天才接上话茬儿:“主子,宜早做打算呐——”

早作打算?

做什么打算?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不仅精神紧张,而且极度敏感,马上就听出了蕴含在这句话当中的弦外之音,整个人顿时警觉起来,下意识的伸手按住刀柄,语气之中已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怒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奴才……奴才……”看了看皇太极那咄咄逼人的目光,苏克萨哈根本就不敢和他对视,下意识的低下了头去,犹豫了好半天才终于鼓足勇气,用很细微的声音说道:“这些日子以来,奴才也曾看过明军传单上的文字,上面说只要咱们出降,可确保性命无虞,还能保证……”

还不等苏克萨哈把话说完,皇太极就已跳将起来,猛然抽刀在手,锋锐的刀子压在苏卡萨哈的脖子上,目光凶狠如兽的咆哮着:“你这奴才,胡说些什么?你知不知道,就凭你刚才的这几句胡话,我就应该砍了你的脑袋!”

锋锐的刀锋划过肌肤,斩出一条血痕,苏克萨哈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刀锋的冰冷,甚至可以通过刀锋的轻微震颤感受到皇太极的颤抖,赶紧趴伏在地高声讨饶:“奴才知错了,奴才知道错了……”

“你这奴才!”就好像是一头暴怒的野兽,皇太极的目光比任何锋锐的刀剑都更具杀伤力。他确实抖,而且抖的非常厉害,咬牙切齿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

过了好半天,皇太极才终于收回已经压在苏卡萨哈脖子上的佩刀,狠狠的在他脑门上踢了一脚:“若不是看在你们纳拉一族效忠这么多年的份上,定要斩下你的狗头。从你爷爷那一辈开始,纳拉一族就追随父汗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也算是有些微末的功劳。怎么?到了你这一辈,见到我稍微有些不顺,就想换个主子了吗?”

刀锋虽然已经撤回,但那股森森寒气却让苏卡萨哈心有余悸。

苏克萨哈面色惨白如纸,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我纳拉一族几代人追随主子这么多年,定是要和主子同始终的。眼下这个局面,无非就是用这条命伴着主子一条道走到黑而已,大不了就是一死,却无改换门庭之心,主子还信不过我吗?”

到这步田地,依旧追随左右,已足见忠诚之心了。皇太极大为感动,伸手把趴伏在脚下的苏克萨哈拉了起来:“好,好奴才,我也不瞒你了,今日这个局面无非就是鱼死网破而已。宁可战死在此,也绝不能坠了我大金的威名。若真的还有机会,一定不会忘了你的今日之言!但使我大金宗庙尚存一日,你纳拉家的荣华富贵就不会断绝!我许你与国同体与国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