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同甘共苦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同甘共苦

把试图突围的皇太极打回去之后的第六天,张宁才知道了“盛京事变”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通过运送给养的乌方石知道的,而乌方石的消息来源是杨绍廷,杨绍廷则是通过吴三桂得知,张宁反而是最后一个知道确切消息的人。

什么?金国自己内讧了?

这个消息足够的震撼,但却并不意外。

前番多尔衮的突然折返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让张宁隐隐约约的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女真人内部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但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惊天剧变。

从消息的传递渠道来看,关宁军显然知道的更早,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判断,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四天之前,关宁军就再次从三山堡出发,由祖大寿亲自带队,汹汹三万多人马,径直向东而去。

这么大的军事调动,是一定需要朝廷允许的,但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朝廷还不知道这个事儿。未经允许就私自调兵出战,这完全违背了“正守奇攻”的大战略。祖大寿之所以敢这么干,而孙承宗也默许了这样的行为,必须有一个十分过硬的理由。

“敌讧内争”“趁机而平”就是宣慰军的理由:这么好的机会就应该赶紧抓住,若是傻乎乎的等着朝廷的调令,光是文书往来就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宝贵的战机稍纵即逝,根本就等不得了。

这么多年以来,广宁郡多是依托坚固的城池打防御战,最多也就是打个有限度的防御反击而已。象现在这样的大规模出动主动出击还是第一次。

这样的行为,虽然有抢攻劳摘果子的嫌疑,但毕竟有正当的理由,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金国内讧的消息传开之后,克复广宁一战而胜的论调顿时铺天盖地,大家都想着赶紧攻占广宁活着皇太极,好占据辽事首功的名分。

现在的皇太极已经是瓮中之鳖,除非他肋生双翅,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跑到。无论是格毙还是活捉,都是一份天大的功劳。

尤其是满桂,似乎已经有点亟不可待了,急促催促张宁,希望可以全力攻城,尽快拿下广宁和皇太极这个“伪酋”,以免夜长梦多横生枝节。

但这辽西之事,毕竟是张宁在总揽,他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张宁并不打算强攻,也不想和笼中困兽展开殊死一战。虽然金军实力大损,毕竟广宁城高池深,就算是可以拿下,也一定需要付出相当代价。

这个时候的张宁一点都不着急,从容不迫的调兵遣将把广宁团团围困的同时,还不断的发起心理战:首先命令各部人马摆出一副攻城的架势,却引而不发,而是派遣士兵轮番骚扰。同时在南线和东线频繁调动,聚集了大量辅兵,故意挖出一个个深坑,将挖掘出来的新土堆砌成丘,乍一看就好像是在挖掘地道……

因为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各部轮番上阵,进行不间断的骚扰,搞的金军不胜其烦,明明知道这是疲兵之计,却不敢掉以轻心。

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难以分辨,一个疏忽大意,对手就有可能发起大规模的攻势。这段时间以来,代表境界的号角声从来就没有断过,而且没有任何规律。在凌晨、在傍晚,甚至是在深夜时分,弄的金军吃不安稳睡不踏实,没有一日安宁。

利用地道进行爆破,进而炸塌城墙一举而胜,是宣慰军的拿手好戏,眼看着他们又在城外开始挖掘了,金军也只能从城内开挖。

因为损失了大量的奴兵,不得不抽调战兵从事艰苦的土工作业。

正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节,地冻如砖,最是辛苦不过,偏偏还吃不饱饭,搞的很多士卒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经过两个多月的消耗,金军的存量本已殆尽,又在突围战中丢失了很大一部分,这个时候已无法维持正常的伙食供应。在进一步削减士兵口粮的同时,不得不搜刮民间。

每日派遣大量的士卒,强行从城中居民的家里搜刮粮米……

如果说所有这些困难还有办法应付的话,宣慰军的策反宣传简直让人难以招架。

宣慰军每天都会派遣嗓门大的士兵喊话,说的无非就是“徒劳抵抗无益”“尽早投降免死”一类的话语。每天早中晚,再加上深夜,总共四次,准时准点儿的喊话。最要命之处还在于,宣慰军书写了大量的“传单”,除了用弓箭射进城中之外,竟然还使用了大型投石机。

利用大型投石机,将数不清的传单“砸”进来。

传单上的内容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当做是战报来读,无非就是宣扬广宁金军已成瓮中之鳖的事实,同时还把大金国内讧的消息用浓墨重彩的笔调写了出来。

广宁城已万不可守,突围又杀不出去,瓮中之鳖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容,而是真实陈述,这是事实,想否认都否认不了。最让金军士兵感到震惊的是:身后的大金国竟然已经内讧了。

这个消息极具轰动效果,看起来好像有点匪夷所思,但联系到最近一段时间的诡异状况,很容易就可以判断的出来:宣慰军的宣传不是空穴来风,很有可能就是事实。

要不是因为内部出现剧烈变动,赶来增援的多尔衮又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调头回去?广宁之战已经到了八十多天,被围困已经两个多月了,盛京那边为何迟迟没有援兵开赴过来?

若是大金国真的想增援广宁的话,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就算是爬也爬过来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对于底层的士兵而言,大金国内讧的消息虽然足够震撼,却和他们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所谓的内讧不过是争权夺势而已,这样的事情皇太极早就在做了,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不管是谁成了金国的大汗,都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事情,不过是换一个主子而已。

真正让底层将士感到愤怒的是:素来受到士兵敬重和信赖的大汗,竟然隐瞒了这个消息,而且隐瞒了这么久。他明明知道打不过宣慰军,明明知道广宁守不住,明明知道后院已经失火,却还要大家给他卖命,这就让人不得不怒了!

要是早撤下去,怎么会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破事儿?

若是早撤下去,又怎么会面临今日的窘迫局面?

一时间,士气跌落到了谷底,军心也出现了明显的浮动迹象……

“这就是兵士每日的口粮?”皇太极看着眼前那两个黑不溜秋的窝窝头,忍不住的皱起眉头:“每日的口粮供应就只有这么点儿?”

“还有一碗干菜汤……”

“汤汤水水的济什么事?难道要我们的勇士用清汤填饱肚皮?”很少发怒的皇太极厉声喝问:“不是说了每日八两的口粮供应么?这哪里有八两?连五两都没有!”

是,皇太极制定的口粮标准确实是八两,但现在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存粮?

进一步的削减口粮供应,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即便是这样的两个窝窝头,也掺杂使假,添加了太多豆皮、糠麸之类的饲料,要不然的话连这样的供应量都无法维持了。

“主子,真的只有这么点儿了。”

“我们的勇士能吃饱吗?”

面对这个问题,遏必隆觉得根本就没有撒谎的必要:就俩窝窝头,还要分两顿来吃,喂狗都不够,怎么可能吃得饱?

“估计……确实有些不够吃,八旗战兵还稍微好一点,其他各部和辅兵的供应量更少,少不得有些人会发牢骚……”

忍饥挨饿的打仗,随时随地都有送命的危险,就给这么点连破烂吃食,底层士兵已不仅仅只是发点牢骚那么简单了,而是怨声载道怒气极大。就在今日早晨,只因伙食太差,而且供应量严重不足,一群早有怨言的八旗战兵在一怒之下,干脆就把伙房给砸了,还把负责军需伙食的司务官暴打一顿

连皇太极直属的八旗战兵都闹将起来,其他那些杂牌军和奴兵、辅兵的生活状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皇太极从来都不是生于深宫之内托与妇人之手的太平君主,而是带惯了打老了仗的行家,非常清楚的知道这种状况的危险程度,若是一个处理不当,不仅会让本就低落的士气直接跌进谷底,甚至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就算是哗变也不意外。

作为一个指挥者,尤其是高指挥者,在处理这样的事件之前,必须以身作则,这是收买人心稳定军心的窍门儿。

皇太极马上下令,改变自己的饮食、起居等等供应,以大汗的身份和普通士兵看齐。从今天开始,他的饮食供给量和士兵完全一致:仅仅只有两个杂和面的窝窝头和一碗干菜汤!

所说已经下达了“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命令,而且皇太极的口粮确实不必普通的士兵更多,但他终究是大汗,不可能和普通的小兵一样。

比如说这窝窝头,就充分发挥粗粮细作的原则,不仅用细眼箩反复筛过,还专门添加了碎肉和皇太极最喜爱的牛油。那碗清汤寡水的干菜汤,不仅用了诸多美味的佐料,还专门点了几滴小磨香油,这可是一般的士兵享受不到的待遇!

即便如此,那粗糙的颗粒感和又干又硬的口感依旧让习惯了高端饮食的皇太极难以下咽,下面的士兵是个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