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一十八章 喜得麟儿

第二百一十八章 喜得麟儿

七月初七,天上的牛郎配织女,也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月娘诞下一名男婴。

按照蒙古草原上的风俗习惯,除了送上表示祝福的各色礼物之外,还会专门给新生的孩子取一个名字。

纳颜部温珠大贝勒给这个孩子取的名字是:吉仁泰。

这个典型的蒙古式名字蕴含着长命百岁的意思,而且“吉”“仁”“泰”这三个字全都吉利的很,深得月娘的喜欢。

西伦部的几个长老商量了好几天,还专门请巫师占卜过,给张宣慰张大人的小公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塔拉尔。

塔拉尔的意思就是草原,代表辽阔和勃勃生机,虽然有些拗口,还算是不错的。

至于其他那些个部落给这孩子取的名号,就不那么讲究了。

诸如巴尔拉,布日尔固这样的名号,是最常见的男子用名,类似于汉人当中的“大虎”“狗剩子”等等,属于那种喊一声就会有好几个人答应的普通名号。

“敖力码苏德?这是什么意思?难听又饶舌……”

“希诺加措不拉尔柴愣?这名字也忒长了,怎能记得住?”刚刚奶完孩子的月娘不住皱眉:“那林丹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怎就给咱家孩儿取了这么一个名号?”

这个长的连张宁都记不住的名字,还真是蒙古大汗林丹给取的,翻译成汉语就是长满了青草的高山。

“哈哈,”张宁笑着弹了弹小家伙的脸蛋儿,很是轻松的说道:“给朋友的孩子取名本就是蒙古人的传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就好像咱们说几句客套话一般,本不必在意的。”

“咱这孩儿可得取个响亮的名号……”这孩子是张宁的长子,又是嫡出,注定要继承张宁的衣钵,月娘自然无比珍爱。

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张宁很是用了一番心思,拟定了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名号,诸如少康、瑞泰、祥文等等满含着各种美好祝愿的名字,甚至还翻阅古籍,给儿子取了几个十分文雅百分蕴涵的名字,只可惜,月娘对这些个名号统统的不满意。

按照李家寨的风俗,婴儿出生满月之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叫做“小周天”,需要上报祖先,一定要有个正式的名号。

“我儿的名号需一定要响亮,且又排场,我已为我儿想好了一个绝好的名字,”月娘微微的昂着头,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片刻之后就用很坚定的语气说道:“深圳!”

深圳这两个字,在大明朝是绝对听不到的。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张宁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两个字了。

“你说什么?”

“深圳,我儿就以深圳为名!”

深圳……这好像……什么好像,根本就不是人名,这是地名啊。

以特区的名字为自己的孩儿命名,这样的名号确实足够响亮足够大气,但这是几百年之后才会出现的名字啊,现在的深圳……天知道现如今有没有这个地方。

“你……怎么会想起用这个两个字来给咱们的孩子命名?”

“为了纪念!”

按说如月娘这样的女子,她的全部世界都在李家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不可能知道几百年之后才会出现的特区都市。

月娘对深圳的全部印象,完全来自于张宁。

在张宁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因为不知身在何处,才对首次相见的月娘问出了“这是深圳郊区么”这样的话语。

二人初次相见之时的情形,时至今日月娘都记忆犹新,用“深圳”二字为儿子命名,用意可见一斑!

现如今的张宁,虽然还谈不上是一方诸侯,却也算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了,尤其还是镇守边外之地,朝廷掣肘之处不多,又有偌大的名声在外,已是这一大片区域之内事实上的主宰。和当年初次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在地下。

想起当时当日的情形,连张宁也忍不住的唏嘘起来。

“深圳”这俩字儿,在月娘的心目中从来就不是什么地名,而是一种纪念,同时也蕴含着她对这个孩子的期待:深着,阔水也,圳者,田间地垄的土埂而已。

这俩字儿当中又有水又有田,正是月娘对儿子的最大期待。

“我也不指望咱家的孩儿能够像你一样高官显爵功名利禄,只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有水有田,吃安安稳稳的饭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月娘就是这么一个淳朴的乡下女子,从来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仅此而已。

这也是世间绝大多数百姓最真实的愿景!

只可惜,就算是这么简单的愿望恐怕也不大容易实现了呢。

八旗辫子兵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的名号已经堂而皇之的上了官府的邸报,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太平年月。这大明朝,这天下,以后是个什么样子,只有张宁心中有数。

轰轰隆隆的农民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攻破北京城,把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同时也把天下搅的风云色变。倏然而起的李自成就好像是一颗流星,在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之后就转瞬而逝。紧接着就是清兵入关……

到时候天下倾覆生灵涂炭,世间满是血火刀兵,哪里还有安安稳稳的日子?

好在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张宁正在朝着多年前就设定好的方向努力,并且已经看到了一丝曙光……

“好,我儿就以深圳为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张宁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来。

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而且是用朱砂写的,看起来通红一片。

“这是什么东西?”月娘本就不识字,看到那密匝匝的满篇字迹就忍不住头疼:“你写的?”

“不,这是杨绍廷给咱家孩儿的贺礼……”

婴儿诞生,填丁进口,而且又是嫡长子,作为宣慰军监军的杨绍廷当然要有所表示,所以他专门誊写了一副《劝学篇》,作为贺礼送来了。

“这杨监军,竟然写了这么多字……看来很是用了一番心思,写出这样的文章肯定不容易吧?”

“这文章是荀子的,他不过是誊写而已,”张宁笑道:“看来,这杨监军是希望咱家的孩儿长大之后能够勤习诗书,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这份念想倒是和文副提举如出一辙。”

作为张宁的副手之一,文秋池文副提举送来了一篇亲自书写的《贺钦命宣慰喜得麟儿赋》,辞藻华丽洋洋千言,虽谈不上字字珠玑笔笔龙蛇,却也足见文人特有的笔墨之功。

和用很多心思专门做赋的文秋池相比,另外一位副提举乌方石就显得实惠多了:他直接四个金元宝!

眼瞅着已经进了八月,按照古老的风俗,是应该办小周天的时候了,就在张宁和月娘商量着办满月酒的时候,胡老太爷来了。

作为隆丰号的东家,皮鼓堂的掌门人,已很少能有什么事情值得胡老太爷亲自出面,更何况远走塞外之地!

这次来见张宁的不是只是胡老太爷一人,晋商八大家的家主全都到齐了。

除了皮鼓堂胡家之外,还有三多堂曹家,滴水堂乔家,学文堂常家,誉信堂王家……

这几个人大多是青衣小帽的寻常打扮,不明就里之人看到了肯定以为他们是普通的乡农或者是店铺的账房,根本就想不到这几个人就是名动天下的晋商八大家。

这八家晋商聚在一起,所能够调动的资源遍布西北五省,影响力涵盖大半个北方。

晋商八大家,其实仅仅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称呼,并不代表他们是一个群体。

其实在很多时候,晋商和晋商之间,更多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彼此互为对手。

商场的厮杀虽然看不见硝烟,却一点都不比血肉横飞的战场逊色。计谋频频机变百出,合纵连横步步为营,把商场如战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晋商和晋商之间也会结成同盟关系,共同应对强大的敌手。比如说十二年前的“抚顺会盟”,就有好几家晋商见过努尔哈赤的面,他们的货物可以在关外畅通无阻,在很大程度上资助了后金。

再比如说,九年前的“归化城约”就是皇太极一手操办……

晋商和后金之间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

“哈哈,”刚一见面,胡老太爷就未言先笑:“欣闻宣慰大人添丁之喜,特准备了贺礼聊表敬意……来呀,把贺礼抬上来……”

两个随行的壮汉抬着一方大礼盒过来,揭开红色布幔,赫然是一匹做奔腾状的金马。

纯金打造而成的金马,足有尺半长短,加上底座份量很重。

这么一尊金马,就算是没有一百斤,七八十斤总是不会缺的。

“这份贺礼我只能可不敢收啊,实在太过于贵重了……”

胡老太爷捻着胡须呵呵一笑,云淡风轻的说道:“宣慰大人说笑了,不过是为小公子准备的一份贺礼罢了,也不见得有多贵重,只是讨一个彩头,愿小公子前程万里……”

“老太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送这一份贺礼吧?”张宁笑道:“贺礼不贺礼的,张宁实不敢收,咱们还是先说说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