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二百章 京畿危急

第二百章 京畿危急

事实果然如同刘四海料想的那样,金军顿兵苦水堡,浪费了两个黑夜和一个白天,在这段时间当中,宣慰军的主力已从正北偏西方向赶了过来。金军情知不敌,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退走。

有过了一个昼夜之后,终于在镇川堡一带堵住了他们,一副激战过后,毙敌千余伤者无算,余部不堪再战举旗而降。

在这个过程当中,刘四海姬黑盆等人根本就没有参与接下来的战斗,而是在外围摇旗呐喊鼓噪了一阵,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依旧是首功。

这一战的关键并不在于战斗本身,而是在于驻守在苦水堡的将士将敌人死死拖住,阻住了他们继续西蹿的咽喉,为宣慰军主力赶上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一战过后,刘四海正式升任营官,有着卓然表现的姬黑盆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枪兵队官,统领着两个小队七十多名长枪兵。至于他那个“容后处理”的军事处分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按照宣慰军的内部建制,刘四海这样的营官基本相当于从六品的武官,官阶基本等同于千户所的镇抚一职,肯定比后世的“营长”要高,但却低于副团长。要是再有机会往上升一升的话,就有可能摸到“将”这个级别的边儿了。

姬黑盆这个队官的职务,就很难说了,换算成朝廷正式的品级,充其量也就是从七品的样子,而且还略低。

相对于升上去的官职,刘四海等人则更在意实实在在的功赏。

白花花的银子才是硬道理。

反正也不过是宣慰军内部的军衔儿,哪有直接拿银子更实惠?

这也是宣慰军中绝大多数士兵的真实想法:能不能升官根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关键是先把银子赚到手。

当兵打仗做的就是刀头舔血的营生,谁还真的打一辈子了?只指望趁着身强力壮的年岁多积攒点军功,多挣些银钱,解甲归乡之后才好置办田地宅院,以后才有好日子过。

按照军中不成文的惯例,立功受赏之后肯定要大大的花销一番,反正也不是战时,大家凑些钱财出来找点乐子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一次,姬黑盆却显得很不合群。

他不仅没有凑份子钱,反而将刚刚拿到手的赏钱给“私藏”了。

“我得想法子攒点钱了……”姬黑盆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当兵打仗终究不能打一辈子,迟早有个归乡的时候,我想着回到老家之后用这些个钱买些田产,再把家里的破房子修一修,然后再把萨仁娜娶回去……”

攒钱置办田产,为以后的日子考虑,本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娶萨仁娜……

这个想法连刘四海都觉得惊讶:“黑盆兄弟,你该不会是在说胡话吧?你怎么会想到要娶一个东伦女人?你女人真的貌如天仙么?要不然怎么会把你迷成这个样子?”

萨仁娜不过是个寻常的东伦女子,样貌虽然还算周正,最多也只能算是“不丑”而已,绝对谈不上什么貌如天仙。

整日里牧马放羊的女子,艰苦的生活条件当中,就算是漂亮又能漂亮到哪里去?

既然那东伦女人不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为何姬黑盆还是如此着迷呢?

“俺睡了人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

听了这话,刘四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我的黑盆兄弟啊,真是傻的可以。你真当那东伦女子和咱们这边的婆姨是一回事了?不一样的,真不一样……”

“那东伦女人,知道个甚么伦理纲常?平日里看哪个爷们顺眼就勾搭在一起,睡了也就睡了,日后谁还认得谁去?”

东伦部落的教化确实和中原不同,民风也大为迥异,男女之间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规矩,不是说睡在一起就一定要娶回家去做老婆。

“我觉得萨仁娜对我是真心实意,我终究不能辜负了人家……”

“别傻了,那女人讲话你都只能听半拉,天知道她是怎么看你的,谈不上谁辜负谁吧?”

退一万来讲,就算是姬黑盆有这个心思,人家萨仁娜还未必看得上他呢。

“我能看得出来,萨仁娜是真心想和我在一起过日子的……”

“好吧,好吧,随便你怎么想好了。”刘四海摆了摆手,做出一个无所谓的动作:“你小子根本就是一厢情愿,连人家愿不愿意嫁给你都不晓得呢,就害了相思病。你要是真想娶那女人的话,我建议你先想法子问个清楚,免得到时候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先问问萨仁娜的意思,看她是不是愿意嫁给姬黑盆,然后再做成亲的打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但是现在的姬黑盆已经在关内了,又如何才能知道萨仁娜的真实想法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写信。

但姬黑盆大字不识一个,连他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怎么写信?

“刘大哥你代我写一封信吧。”

“我也不识字……”

“……”

“看来你小子是动了真心啦,我去找找营里的书记官,让他帮你写封信,托人送到东伦去吧。”

“多谢刘大哥帮忙。”姬黑盆掏出两个中元宝:“顺便让送信的兄弟把这些银子送给萨仁娜……”

二十五两一个中元宝,两个就是五十两了。

这是姬黑盆的卖命钱,就这么给了那东伦女人?到时候若是人家不愿意嫁给他,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我睡过了她,毁了她的名节,就算她不愿意嫁给我做婆姨,这些银子就只当是补偿了。”

“东伦女人根本就没有名节这一说……好吧,随便你吧。”

写给萨仁娜的书信送出去两天之后,大军开拔,离开了大同府。

按照朝廷的旨意,大同总兵满桂进京勤王移驻顺义,宣慰军则作为大同军的补充力量驻守昌平。

从大的格局来看,不论是满桂的大同骑兵还是张宁的宣慰军,都不是京畿保卫战的主力,充其量只能算是“预备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守京城的北部防线。

这个时候的金军主力还在蓟州一带,京畿以东才是主战场。尤其是重镇遵化,更是牵扯到整个大局的核心支撑点。

金军大举围困遵化,从关外驰援过来的袁崇焕紧急增援,却中了金军“围点打援”之际,援兵损失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皇太极统领的金军主力猛攻遵化,只用了一个昼夜的时间就攻克了遵化城。然后挥师东南,朝着京城方向掩杀过来。

这个时候的袁崇焕终于反应过来,马上布防蓟县、宝坻、香河一线,以九千关宁军为主力,汇合京营主力严阵以待。

金军试图乘胜再战,却被袁崇焕布下的坚固防线绊下了两颗门牙,两战连败。

在京畿保卫战的中前期,虽然金军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但却并没有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双方打的有来有回,互有胜负,但接下来的局面就急转直下的。

察觉到到无力在短时间内攻破京东防线之后,皇太极亲自率领兵马急速向北,兵锋直指满桂的防区顺义。

满桂率领五千骑兵迎战,却被杀了个打败,损失的人马超过千数,不得不紧急调集张宁的宣慰军前来增援。

还不等张宁率部赶到战场,金军突然虚晃了一枪,再次来了个锐角转向,直接奔着通州去了。

通州是京城最后的屏障,金军一到整个京城顿时哗然。

金军入关的消息早就有了,而且早已布置下“四面合围”的“铁通大阵”,将东虏斩与京畿的口号喊的震天响,结果却被敌军杀到了北京城下,这还了得?

各地勤王之兵云集,竟然挡不住皇太极的人马,而是任凭其在京畿一带肆意流蹿,现在又打到了北京城下,一时间群情激奋舆论滔天。

首当其冲的就是袁崇焕。

作为蓟辽督师,当初曾经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现在辽事未平,辫子兵反而杀到京城来了,这事怎么说?

这个似乎的袁崇焕已经陷入千夫所指的局面,却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了,昼夜兼程急急忙忙率兵西来,抢在金军之前到达广渠门外,说什么也不肯走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命令,袁崇焕本应该驻守蓟州一线,现如今却带着大兵来到了京城,这事……真的不大好说呢。

“违诏进京,意欲何为?”

“你袁崇焕能不能打败金军谁也不知道,但你带着大军驻守广渠门做何解释?万一你有是想法,调头打进来怎么办?”

私调军马驻守京城附近,本就是历朝历代的最大的忌讳,但是现在的袁崇焕真的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五年平辽音犹在耳,金军就打到了京城,无论如何都是你袁崇焕的过错,这个黑锅你不背也得背。现在又在没有明确诏令的情况下抢先驻守广渠门,真是有一百种嘴都解释不清楚了。

其实这是也没有办法的事情,事先袁崇焕就曾提醒过朝廷,预料到了金军有极大可能会入关。只是没有想到金军的战斗力会这么强悍,竟然一路掩杀到了京城,威胁到了朝廷。

五年平辽肯定是做不到了,广渠门的事也是个天大的黑锅,唯一能够解开这个局面的机会就打一场胜仗。

只要能够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解了京畿之围,一切就还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就可以用“国度紧要,君父有急”作为解释,至于朝廷会不会追究这个事儿,到底能追究到什么程度,那就以后的事情了。

如今就是火烧眉毛只能先顾眼下了。

这一战,若是能胜,就还有通融回转的余地,若是败了的话……不仅京城有险,袁崇焕本人绝对难辞其咎一定会完蛋!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