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利益考量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利益考量

金军大营连绵起伏,在朦胧的月色中形成一片光怪陆离的影子。

刚刚结束了新一轮的战术调整,各部人马已悉数就位,只等后续的给养送上来之后,就可以展开狂风暴雨般的凌厉攻势了。

岳托还很年轻,却少有年轻人特有的冲动和浮躁,反而多了几分与年龄绝不相称的沉稳和老练,因为战功卓著,隐然已是年轻一辈当中的翘楚人物。

在性格上,岳托更多的继承了父亲代善的沉稳厚重,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征蒙统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征伐蒙古,打的并不是怎么顺利,再也没有了前两次势如破竹的犀利,反而逐渐演变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尤其是随着明廷宣慰军的加入,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也愈发的让岳托不敢轻举妄动。

经过去年的长时间对峙之后,明、金、蒙三方都在僵持着,但岳托却不着急,至少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反而更加沉稳的重新调整战术安排。

从大的战略来看,位于侧后方向的大明宣慰军实力最为弱小,是个非常明显的薄弱环节。只要击败了宣慰军,就能打破这个僵持了半年多的僵持局面。

岳托确实曾经做过这样的努力,派遣乌里沙去迎战宣慰军,但却弄了个灰头土脸,不仅损失甚重,连乌里沙本人也“战死于军阵当中”了。

对于宣慰军的攻击行为必须就此打住,这并不是因为岳托承认了失败,而是因为鞭长莫及。

以岳托现在的实力,若是倾尽全力的话,必然可以消灭宣慰军,但却得不偿失。

金军的主要敌人显然是当面的蒙古大汗林丹,舍弃了最优先的目标转而去攻击遥远的宣慰军,这一年多来的战果就会在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只要尽快尽快蒙古大汗林丹,其他的那些个蒙古部落就会陷入群龙无敌各自为战的局面,到时候只需要收割就可以了,就算是宣慰军也无力扭转乾坤了。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重新调整之后,金军已经积蓄了不少实力,做好了和林丹大汗决战的准备,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所谓的东风,就是后勤给养。

孤军远征,战争旷日持久,钱粮的消耗大的惊人。

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前线士兵的生死搏杀,还不如说是双方后勤能力的比拼。

谁的后勤能够维持的更好,谁的给养可以及时送达,谁就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岳托还在等,等最关键的一批后勤物资。

但这批极端重要的给养却足足晚了一个多月,而且数量严重不足。

大战在即,后勤方面却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运送给养的负责人是他的嫡亲兄弟,岳托一定会军法从事。

“萨哈林,这是怎么回事?”

萨哈林什么都没有说,而是掏出一封书信——父亲代善的亲笔信。

这封书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一些日常的文字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内容。

但精明如岳托者,还是从中读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父亲在养病?”

养病,是代善惯用的手段,每当局面变得微妙之时,他就会托病不出,同样的情形至少已经出现过两次了。

如果父亲真的病重,萨哈林一定会很直接的告诉他,而不是通过父亲的书信。这让岳托很敏感的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是不是家里出事儿了?”

“最近有些风声,说的还是那件事儿,父亲不好辩解,只能借养病的由头暂避一时……”

所谓的“那件事儿”,其实就是一个花边新闻:代善当年曾被努尔哈赤立为太子,既然是太子嘛,肯定会招来兄弟们的嫉恨,成为众多亲王贝勒的集火目标,而当年的“垢乱宫闱”案就是代善的短处之一。

有传言说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妃子富察氏有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代善当然不会承认这样的指控,于是断然否认。

这种事情,其实很容易查个清楚,只要审问一下富察妃自然就会水落石出了,到时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真正的奇怪之处也就是这里了:妃子富察氏莫名其妙的在一夜之间“暴毙”,死了个不明不白。

这摆明了就是杀人灭口嘛。

如此一来,就算代善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代善当初丢了太子之位,就和此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候还是皇太极力保,才算是勉强把这个事情压了下去。

如今老汗努尔哈赤已死,皇太极继承了汗位,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也不了了之。想不到的是,忽然之间就谣言大起,当初的“垢乱宫闱”案又被翻了出来。

这样的无头案,代善真的难以自辩,干脆称病不出了。

就算是傻子也可以看得出来,在这场风波之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要不然的话,一桩捕风捉影的陈年旧事根本就不足以让代善出于如此尴尬的地位。

“是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素来与代善政见不合,再次鼓噪旧事的可能很大。

但萨哈林却摇了摇头:“肯定不是他,据说……我看父亲的意思,这事儿根本就是出自……出自八叔的手笔……”

大汗?

怎么可能?

虽然代善没有明确的投靠皇太极,但却是皇太极的政治盟友。当初皇太极能够继承大金国的汗位,代善父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皇太极又怎么会对自己的政治盟友泼脏水?

其实,针对代善的绝对不止这么一个孤立的花边新闻,还有更厉害的传言:有人说代善还惦记着当初的太子之位,对于皇太极的汗位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言之凿凿的说代善一直在暗地里秘密调查当年老汗努尔哈赤的死因……

“大汗要抓权,借着行掠明人的机会削弱各旗,这已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了,这是在逼父亲站队呢……”

皇太极一意推翻八旗议政的制度,处心积虑的改变八旗旗主相互平等的政治格局,这是他一只在推行的大方略。

皇太极根本就不满足于做金国的大汗,而是想成为一言九鼎的皇帝,必然会对有可能产生威胁的人下手,这也是非常明显的事儿。

“那父亲……”

“父亲说了,家里的事儿他能应付。”

代善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却始终能够保持屹立不倒的地位,各种心机和手腕早已运用的炉火纯青,应该可以平安的度过这场风波,确实不需要对他太过于担心。

“父亲只是想知道你这边的事情……”萨哈林说道:“临来的时候,父亲专门嘱咐过,要我一定仔细问问你,征蒙之事能速胜吗?”

要是能够速胜的话,又何至于打成现在的这样的消耗战?

代善目光老辣,应该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根本就不可能速战速决,为什么还要这么问?

“父亲的意思……就是,若是你全力一击,击破林丹的把握有几分?”

若是给养足够,不顾一切的倾巢而动,在短时间击败林丹的概率最多只有五成。但是现在,给养严重不足,还要担心侧后方的大明宣慰军在关键时刻捣乱……那显然是一定会出现的局面。

“三成把握,最多只有三成!”岳托老老实实的回答道:“给养早就跟不上了,我仿佛叮嘱的火炮也没有能够送过来,如何能够轻言胜利?”

火炮是克制蒙古骑兵的法宝,在严重缺少远程压制火力的情况下,贸然让八旗战兵和蒙古骑兵对阵,实在没有多少底气。

“不可能再有大规模的给养了,咱们的这位大汗一定会举兵征伐明人,你要有心理准备……”

阿敏征讨朝鲜,皇太极还要征伐大明,以金国的实力本就难以维持这样的局面,更加不可能三线同时作战。

皇太极御驾亲征,马上就要发动针对明朝的掠夺战,这本身就是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更深一层则是借机削弱其他各旗的实力趁机揽权,那才是主战场。

至于说岳托的征蒙大军,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已不那么重要了。

“父亲是怎么安排的?”

“没有安排!”萨哈林老老实实的说道:“父亲说要看你的意思……”

这一次,岳托没有沉默良久。

很显然,眼下的征蒙战争对于家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连父亲的政治考量都必须参考岳托这边的军事行动。

虽说大家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都是老汗努尔哈赤的嫡血,终究还有个兄弟之别亲疏之分。现在最需要考虑的绝对不是战略大局,而是家族利益。

一个不慎,就有可能给自己以及整个家族埋下祸根。

岳托彻夜未眠,整整想了一个晚上。

到了第二日,两眼通红的岳托再次把萨哈林唤了过来,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你尽快赶回去,告诉父亲一句话……”

萨哈林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等着岳托把那句话说出口。

“你就告诉父亲,不要再想着争什么了,争不过的……”

这句看似和时局无关的话语,却蕴含着深意,就算萨哈林听不懂,代善也一定可以听懂。

退避一时,忍让一时,图的是子孙万代的安稳和家族的繁盛。不管征蒙之事如何,也不论皇太极的伐明是否会成功,至少能保住家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