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险恶局势

第一百五十八章 险恶局势

刘天风率领着马队出现在纷乱的战场上,立刻就让文秋池产生了一种可以依赖的踏实感,也就有了主心骨,心底立刻升腾起“定乱于异域”的书生意气,恨不得立刻跃马上阵把敌人全都打出去。当他知道张宁和大军的距离之时,那股子豪迈慷慨的气势登时就馁了下去。

现在的纳颜部已纷乱如粥,主力军早就被打散了,只剩下身旁这些零散的部队,根本无力抵抗西伦部的进攻。刘天风率领马队昼夜兼程的赶过来,也不是为了平定乱局,而是为了确保文秋池等人的安危。

不管怎么样,先护住文秋池的个人安全才是最要紧的。

“文大人上马,我等掩护文大人南撤……”

眼前这种局势,仅凭马队的这点战斗力,肯定打不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刘天风的掩护下朝着南方撤退,尽可能的朝着张宁那边靠拢。

面对血肉横飞的战场,要说一点儿都不怕那绝对是在说胡话,恐怕连文秋池自己的都不敢这么说,但他还是非常解决的拒绝了刘天风的建议:不能撤退。

要是撤退的话,就等于是把纳颜部拱手相让,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带上温珠……大贝勒往北跑……”

北方还有纳颜部的一些零散抵抗,朝着那边移动应该可以在沿途收拢一部分人马。

文秋池的命令让刘天风无法理解:敌军从这个方向杀过来,分明就是要阻断南下的路线,不趁着这个机会往南撤退,为何还要一路向北?

“无论如何都不能撤出纳颜部,不能撤呀!”文秋池大叫着:“我代表的是张宣慰,我的命令就是张宣慰的命令,马上执行,不得有误。”

“可是……”

“军法如山,你要违抗军令么?”

看着文秋池已经扭曲的面容,刘天风等人立刻就明白了:这位文大人要豪赌一场。

只要能够保持在纳颜部的存在,只要控制住了温珠就尚有可为,只不过刘天风考虑的战术层面,而文秋池考虑的是政治层面。

眼下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要把温珠控制在自己手中,这一点刘天风很清楚,稍微犹豫了一下马上让八音那顺把温珠大贝勒“请”上马背,派遣了二十几个马军将他死死护在正中。

“诸位壮士,此一战的局面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张宣慰的大军赶到,哪个若是怯了,休怪我翻脸无情。”文秋池捡起一把长刀翻身上马,以前所未见的高亢声调尖声嘶吼:“功名富贵在此一举,高举起我大明旗号,随我冲——”

在日月火纹旗的指引下,文秋池和温珠夹杂在马队当中,朝着正在激烈鏖战场猛冲过去……

文秋池本是一介文弱,虽然会骑马但却仅限于“散步”的那种程度。平日里骑在马上仿佛踏青游玩一般的小跑还能做到,如此这般快如闪电的奔驰,可就真的难为他了。

两百多马军一旦开始冲杀,和“踏青游玩”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文秋池甚至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感觉耳边的风声呼呼直响,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退,喊杀声和撞击声接连不断,有好几次几乎要从马背上颠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从乱军之中冲杀了出来,剧烈的颠簸让他头晕目眩当场呕吐,却已顾不得了:“温珠还在吗?”

“文大人放心,温珠还在咱们手中。”

只要温珠还在,事情就还有回转的余地,文秋池也就放心了。

回首南望,残存的那点纳颜部人们正陆陆续续的跟上来……

若是说起真实的战斗力,就算是有刘天风的加入,也万万不是敌人的对手,不大可能因为一次冲杀就能够突围出来。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那一面日月火纹旗,那是大明的旗号,是大明朝的象征。

两部蒙古人马正在激烈厮杀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杆日月火纹旗,立刻就让交战双方的心理产生了剧烈变化。

对于事实上已经崩溃的纳颜部人马而言,这面旗帜就代表着大明朝的武力介入,表明了难边那个老大帝国对这场战乱的坚定态度,预示着大规模的援兵已经近在咫尺。而对于西伦部的人马来说,则是另外一番滋味儿。

这么多年以来,后金对蒙古各部的征服和影响越来越强烈,很多蒙古部投入到后金阵营当中,从来就没有见过大明朝做出有效的反应,这也是后金对蒙古的影响力比大明朝更甚的根本原因之一。

突然之间,,明军的旗号就出现在这里,足以表明明军已经到了。但明军的主力在哪儿?军力多少,等等这些还一无所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之下,谁也不敢贸然动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忌惮,西伦人马不敢孤注一掷的把全部实力都投入进来,文秋池等人才有机会突出重围。

文秋池这边实力弱小,唯一可以稍微让敌人有所忌惮的就是那边日月火纹旗,敌人一旦知道明军主力尚远,必然会趁势掩杀把文秋池等人彻底解决,到时候就算是张宁率领大军到达,也为时已晚。而敌军显然还没有摸清楚状况,不敢冒险。

这个局面其实就是麻杆打狼量两头害怕,谁也不敢真的把对方逼急了。

于是乎,战场上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实力强大的敌人明明可以进攻,却不敢真的压上来,反而是在收缩兵力尽可能的做到快速集结,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防备着从背后方向出现的明朝大军。在敌人开始由攻击转向防御的同时,纳颜部人马也不敢抓住主动,而是开始保持着戒备姿态缓缓的朝着北方移动。

曾经激烈交战的双方都摆出了防守的样子,都没有进攻的**。

宝贵的战机就在这个看起来很荒诞很可笑的局面中出现了。

但这个局面并不能维持太久,到了第二日未时前后,敌军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分出一支人马主动攻击。

“全军出击……”

所谓的全军,其实不过是纳颜残部和刚刚收拢过来的一些散兵游勇,虽然有了刘天风那二百多号马军,也不能在事实上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这种情况之下,把全军压上去,这已不是豪赌,而是送死了。

“不能打啊,继续往北撤退才是……”

这个时候的纳颜残部,已经形成统一意见:先撤,尽可能的避免战斗,只有如此才能继续拖延时间。在大明援军到来之前,这是自保的唯一办法。

反而是文秋池这个对于战事一窍不通的文弱书生看透了时局的关键:“西伦的进攻不过是虚张声势,所图者不过是逼退我们,好把全部兵力投入到南边……”

南边?南边有什么战斗吗?

虽说张宣慰的大军肯定会从南边过来,但是从时间上推算,现在的张宁肯定还到不了这里。

张宁到了,肯定已经到了。

要不然的话,西伦部的人马大可以以碾压的姿态直接杀过来,为何还要分兵?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援军已经进入了敌人的视野,他们非常紧迫的想要吓退当面之敌,好心无旁骛的对方来自南方的威胁。

但是……时间不对呀。

按照刘天风的描述,至少要到明日傍晚时分,张宁才能率领援军赶过来,而不是现在。

“我敢保证,一定是张宣慰到了。”

主动进攻强大的敌人,这等于是在送死,这么多人的性命,不是文秋池一句保证就能做到的,谁也不敢轻易冒险。

最终,采取了一个折衷方案:先试探性的进攻一下,看看敌人的反应再说。

纠集起来的纳颜残部和刘天风马队一起,摆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队形,准备吓唬敌人一下。

这个时候,战场上又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局面:双方都摆出了进攻姿态,并且在同一时间发动了进攻。但进攻刚一开始,内心都很虚的敌我双方就主动脱离了接触,所谓的进攻还没有开始就草草收场了。

双方都在试探。

但这次试探却让交战双方看出了彼此的虚实。

“敌人不敢强攻。”

有这个结论就已经足够了,足以说明张宁已经率领援军赶了过来,最后的决战很可能已经打响。

局势已经明显到了连瞎子都能看清楚的地步,所有的试探和虚张声势都是多余的。

毫不犹豫的全军压上,倾尽全力不顾一切的进攻,惨烈的大战旋即展开。

敌军的战斗意志极是顽强,虽然不敢主动进攻,也没有后续的人马跟上,但却死守不退,这让文秋池非常无奈,除了高举着那柄马刀大呼酣战之外,根本就做不了什么。

文秋池这样的文人,对于战争真的所知不多,也做不出精妙的微操和天才般的战术安排,只能死死的缠住敌人,让敌人无法转身。

风狂雪盛的战场上,双方还在轮番厮杀,热血沸腾的文秋池微微侧着脑袋,似乎是在倾听着什么。

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明显,就好像暴雨时节出现在深谷中的闷雷,虽然不怎么清脆,却听的越来越清楚了。

“是火炮,是我们的火炮!”

分辨出炮声的文秋池就好像吞了整整一斤兴奋剂,顿时就变得疯狂起来:“我们的人马就在左近,前后夹击,必可破敌,给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