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控明 第一百五十章 地主家的余粮

第一百五十章 地主家的余粮

事实证明,吴铁匠和解学士二人弄的这个“双层夹心套筒”结构确实解决了掌心雷的技术难题,让大明版手榴弹朝着实用化的方向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对于这样的技术突破,奖励必须马上兑现,为的就是起到一个鼓励改进和创新的作用。

眼看着吴铁匠和解学士二人捧着白花花的银元宝欢天喜地的离去,张宁回头问了一句:“账上还有多少现钱?”

晏洪也连账簿子都没有看就直接开口作答:“还有两万七千余两,钱九千四百缗,四千六百宝钞……”

所有的这些流动资金加起来,也不到四万两银子。

几个月之前,张宁才刚刚从隆丰号借了十五万两的现银,每日里银子都好像大河流水一样花销出去,开支大的惊人。

为了研发制作射速极快的袖珍型火炮,就产生了一笔巨大的开支,好在火炮终于研发成功已经进入批量生产状态,成本早就已经降下来了。但维持这么大的一个场面,方方面面都是要钱的。

比如说那些看起来并不怎么值钱的火铳,其实也不便宜,虽然自制比采买便宜了很多,但数量大起来之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哪怕不计算制造火炮的原材料成本,仅仅只是工钱这一项就很惊人:在大明朝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因为严重缺乏车床之类的高效生产工具,只能依赖熟练工匠使用简陋的器具进行加工。按照比较平均的生产速度,钻磨一根合格的铳筒子,就需要十二到十四个工时。也就是说,一个熟练工匠,每个月最多只能生产出两根铳筒子。若是算上其他那些零零散散的部件,不如说比较精密的打火轮、盖帽等等,出产成品的效率还要减半。

“截止到现在,我们拥有多少牲畜了?”

“战马三百四十一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刘天风他们自带来的。挽马一百八十二匹,骡子三十六头,驴一百二十头……”

“牲口还是太少,能不能多采买些挽马或者是骡子?”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挽马和战马应该是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根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尤其是在算经济账的事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就会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挽马比战马便宜的多。

虽然都是马,但套车拉磨的挽马和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战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价格上也相差好几倍,这有点像后世的农用车和商务轿车的差异……至于说骡子,因为体态高大力气也大,所以并不必挽马便宜。

真正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是毛驴。

毛驴这东西比马的力气小,而且不怎么体面,只有乡下的小康之家或者是土财主才会用。

按照晏洪的说法,大量采购挽马和骡子,绝对不如多买些毛驴更经济实惠。毕竟除了价格便宜之外,毛驴还有耐粗饲好使唤的优点,只是架子小力气也比不上骡马。

反正也不过是拉拉拽拽之用,还是凑合着用毛驴吧。

锅盖川用专门的“车辆车间”,大量生产各种车辆,肯定会需要很多拉拽用的牲口。但牲口多了,花销也就大了。

牲口比不得那些死物件,每天都要吃草吃料,还要有专门的人员伺候着那些牲口,数量多了之后开支也就会大的吓死人。

现如今的张宁,手中可供使用的现钱只有不到四万两的样子,看起来好像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局势显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现在的张宁欠债实在是太多了。

隆丰号给的那四十万两的钱票,其实就是一种赊欠的形式而已,肯定是要偿还的。如果说隆丰号的钱票还不是那么着急的需要兑现的话,张宁从纳颜部弄回来的那些财货则必须要尽快兑现了。

虽然张宁从纳颜部满载而归,但那是人家为了购买铠甲、武器支付的抵充物品,相当于是已经付过钱了。张宁曾经答应他们开春之后就把他们需要的铠甲、武器送过去,但是现在……那些东西连个影子都没有,还根本没有生产呢。

如果为纳颜部生产铠甲、武器的话,肯定还要有一笔很大的开支,若是不生产的话,张宁就会面临一个“违约”的问题。

做生意最讲究的是“信誉”二字,收了人家的钱,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把货物送过去,这绝对是件很伤人品和信誉的事情。

“不要担心,”张宁笑道:“虽然咱们把钱都花出去了,可也不是白白的扔掉,仓库里的那些原材料不就等于是白花花的银子么……”

虽然没有了现钱,而且有很多债务需要偿还,但仓库还挤压着不少原材料和半成品,看起来好像本钱还雄厚,但事实却不是那个样子。

掌管着账目的晏洪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马上筹集到很大一笔银钱的话,张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偌大的锅盖川即将面临熄火塌架的风险。

其实,张宁也很清楚这一点,知道自己正在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就在张宁思虑着应该怎么样弄点钱的时候,乌方石来了。

这段时间起来,张宁主要负责宣慰新军的建设和训练,而作为副手的乌方石则主抓“经贸”。和纳颜诸部的贸易都是由他负责,卖货、收货全都是他的首尾。

“这次去往套北,还顺利吧?”

“顺,顺的很呢。有你淌出来的路子,当然很顺,我只是按照你定的规矩送货接货而已……”说这话的时候,乌方石有意无意的看了晏洪一眼。

晏洪也是在官场上混出来的老油条了,顿时明白了乌方石的心意,赶紧笑着说道:“卑职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就先告退了。”

张宁和乌方石,分明是一把手和二把手,两位上官要谈事情的事情,晏洪这样的手下人就应该回避一下。

官场上的忌讳很多,不应该知道的事情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左右已无乱耳之人,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乌方石往前凑了凑,嘿嘿的干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交一下账而已。”

去往套北和蒙古人交易的事情,本就是在乌方石的职责范围之内,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做交接的,花费了多少,又收回来多少蒙货,这些细碎之事张宁并不具体过问,而是应该直接和晏洪交接。

毕竟晏洪是主管账目的“内务大总管”嘛。

但乌方石却不准备象上几次那样直接和晏洪交接,反而把他支开了,这是怎么回事?

“钱票子已经不多了,得想想办法啊。”

所谓的钱票,其实就是隆丰号给的赊欠额度。

四十万两的额度已经不多了?

这个消息让张宁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距离“资金链断裂”更近了一步。

如果隆丰号给的赊欠额度快要用完的话,就意味着再也不能不花钱就能采购到大量货物了,也就是意味着针对蒙古人的贸易有可能会中断。

“或许……我应该再去找胡祖荫谈谈,再弄点钱票过来……”

“不必,”乌方石笑嘻嘻的说道:“我这边有个来钱的路数,只是不敢私自做主,必须得和你商议一下。”

正是缺少本钱的事情,若是有来钱的路子,当然是一百个欢迎,张宁赶紧问道:“什么来钱的路数?”

“这个……这个嘛……”一向坦率爽直的乌方石变得吞吞吐吐起来。

这让张宁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老乌,你说的这来钱的路数是不是来路不正啊?”

“是有点不怎么正道,罢了,我就和你直说了吧。”乌方石压低了嗓音说道:“京城里的事情,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吧?”

“什么事情?”

“魏公的事情啊。”乌方石说道:“我看魏公要玩完,指不定哪天就得出事儿……”

魏忠贤要出事儿?

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且完全在张宁的预料之中。

且不说魏忠贤和崇祯皇帝之间本就是势如水火的紧张关系,哪怕仅仅只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缘故,也注定了魏忠贤一定会失势甚至倒台。

作为穿越者,张宁早就知道魏忠贤会是什么下场,但是对于大明朝的衮衮诸公而言,却有点出乎意料。

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本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想法,认为魏忠贤一定会失宠。但后来的发展却有点让人意外:崇祯皇帝似乎依旧崇信魏忠贤这个前朝旧臣,并且依旧让他执掌重权,对他的恩宠既没有明显的衰减也没有太过分的增加,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十分正常。

如此一来,很多阉党人物都认为魏忠贤已经过关了,一定可以象在天启朝那样继续只手遮天,甚至连魏忠贤本人也在经过几次试探之后放松了警惕。

这当然是崇祯皇帝的“缓兵之计”,为的就是暂时稳住魏忠贤,一切布置就绪之后,才很巧妙的利用朝堂上的派系争斗剪出了几个阉党重要成员。

这么重要的信号本应该引起阉党诸人的高度警惕,但事实却没有起到一个“报警信号”的作用,阉党中人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站在悬崖边上,局势已经岌岌可危到了万分紧要的关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党争早已成了朝廷的“日常状态”。东林、复社和阉党中人的争斗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彼此之间相互攻击,偶尔干掉几个对方的“大将”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东林党压过了阉党的一次局部胜利的时候,却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幕后操控着是崇祯皇帝本人,他已经做好了彻底铲除阉党的一切准备。